通訊員 彭進軍 朱麗萍
漢陰縣近年來織密織細“人大代表聯系選民”線,形成縣鎮人大發揮職能作用,促進代表聯系選民、代表反映民意、代表建議落實、代表作用發揮的工作機制,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參與者、服務者、貢獻者,充分調動和發揮了人大代表在城鄉基層社會治理、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
該縣193名縣人大代表中的162名、598名鎮人大代表中的486名基層人大代表均編入“三線”網絡,擔任總、一級、二級、三級網格長。這一舉措,改變了過去代表聯系選區數百到數千群眾的空泛要求,聯系對象相對明確精準,代表聯系選民服務選民的要求比較切合實際。
按照“鎮人大主席團抓代表小組、代表小組抓人大代表、代表聯系選民”的方式,在各村(社區)建立人大代表聯絡站,將每周三定為“選民接待日”,每季度召開選民座談會,掌握民情、收集民意、分類交辦,年終由選民對代表履職情況進行評議。“一平臺”四項任務村規民約完善、民主協商參與、社會組織活動、信息網絡建設的參與,又為代表搭建了閉會期間履職活動新的履職平臺,代表在推進基層德治自治法治中有事可做,有效提升了代表聯系群眾的質量和人大代表影響力。
“要下力氣改善南北兩山教育教學基礎設施條件,科學調配學校之間的專業課教師。”漢陰縣鎮兩級人大代表吳大林在該縣人大會議上踴躍發言。
隨著代表聯系群眾工作扎實推進,參加“一平臺”基層活動的不斷增多,代表們掌握儲備的社情民意日益豐富,踴躍發言的代表多了,反映民意的代表多了,給政府的建言獻策明顯增多了。收到的代表建議數也從過去多年的100到150件左右,增加到2023年的213件。市人大代表建議也從過去的每年10件左右,上升到2023年的26件;市人大代表優秀建議也從過去的每年1件2件,上升到2023年的3件。通過縣鎮人大的監督、縣鎮政府的落實辦理,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心關注的現實問題,促進了基層發展和穩定。
同時,推行“321”基層治理模式后,每個代表聯絡站通過選民接待日活動組織代表接待選民,安排代表聯系選民,組織代表參與重點項目、征地拆遷等經濟發展大事,處理了大量的矛盾糾紛,化解了大量的矛盾隱患。
不僅如此,漢陰縣人大近年來積極引導各級人大代表發揮密切聯系選民推動經濟發展的作用,要求村(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動員組織各級代表深入農戶、走到田間地頭、當好鄉村振興宣傳員、產業發展指導員。
“我代表聯絡站站長,就是要把村里各級人大代表組織起來,把村上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事干,為群眾做點實實在在的事。”市縣兩級代表、蒲溪鎮盤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顏顯琴說。
顏顯琴發揮代表作用發動群眾種植紅桃,大幅提高了經濟效益。盤龍村的紅桃從剛開始的100多畝,慢慢發展到現在的1100畝。去年,盤龍村的桃子賣了80多萬元。近年來吸引10萬人次游客進村,旅游收入超100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與此同時,城關鎮三元村人大代表聯絡站組織代表出謀劃策,成立了種植合作社,種植大櫻桃120畝、無花果20畝,通過務工、分紅等途徑增加群眾收入;五一村人大代表聯絡站組織代表參與生態旅游發展項目落實各環節,促成了花遇灣網紅打卡地;創新全縣代表工作,成立新材料、蠶桑產業鏈人大代表聯絡站,組建教育、財政、旅游等六個專業代表小組,吸納各行各業專家23名開展人大智庫建設為智力支撐,解決廣大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讓代表在群眾身邊露身影現作為出成績,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