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輝
提起養雞大戶張娣玲,在漢陰縣城關鎮平安村,鄉親們都會豎起大拇指。養雞8年,她憑借吃苦耐勞的精神發展養殖產業,成為當地有名的養雞專業戶,換來了整個家庭的幸福生活,也贏得了鄰里鄉親的交口稱贊。
“600只雞,每天產雞蛋500個左右;3頭母豬,每年出欄20個小豬。一年下來,純收入能掙個10萬塊錢,我很滿足現在的生活。家里的生活條件能走到今天,要感謝國家政策和幫扶干部……”面對前來采購雞蛋的商家,張娣玲分享了自己的創業經歷。
今年43歲的張娣玲家里有6口人,年邁的公婆均是殘疾人,有兩個孩子還在上學,而張娣玲本人也患有間接性精神病,丈夫是地道的農民。曾經,生活在這個小山村的一家人一直讓鄰里鄉親同情。但是,張娣玲有一種不服命的拼勁,硬是靠著勤勞雙手改變了一家人的生活窘境。
2015年,張娣玲一家被納入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精準扶貧。在縣殘聯工作人員和幫扶干部的傾心幫扶下,張娣玲申請了5萬元小額信貸作為產業發展啟動資金。為了節省成本,自己和丈夫兩人自購材料建雞舍,到縣內大型養雞場學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年200只種雞就陸續產蛋,自己的辛苦付出獲得了回報。因平安村生態環境優勢,雞蛋的品相和口感很好,一傳十、十傳百,前來買雞蛋的人越來越多,張娣玲的小型雞舍也升級成了大型的家庭農場,回頭客和新客戶也越來越多,肉雞和雞蛋銷量開始供不應求,張娣玲成了村里的“養雞達人”,也成了鄰里鄉親心中的榜樣。
“一家富不算富,我還要讓身邊愿意搞養殖的鄉親一起富起來。”近年來,張娣玲免費給村里其他養雞農戶提供養殖技術,并吸納周邊勞動力到自己的家庭農場務工,帶動他們一起搞養殖增收。在張娣玲的帶動下,平安村養殖產業發展氛圍越來越濃,多數養殖戶靠家禽養殖實現了增收。
回望過去8年的產業發展經歷,張娣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個道理:只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堅持走自己的創業路,總能撥云見日獲得美好生活。“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勞動去爭取。”張娣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