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智賢 通訊員 張琪琪
時下,正值果樹春剪的關鍵時期。連日來,在漢陰縣觀音河鎮各大獼猴桃產業園,果農搶抓晴好天氣,積極投入到春季管護中,剪枝、嫁接、清園,儼然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農忙美好畫卷。
記者在進步村獼猴桃園區看到,“T”字型水泥架桿整裝列隊,整齊有序,架桿之間鋼絞線密布其中,獼猴桃藤條攀援纏繞,團團簇簇十分喜人。村民正在技術員的指導下對獼猴桃進行嫁接,切、削、接、包、捆,一氣呵成,有條不紊,一分多鐘,一根枝條嫁接便順利完成。
“科學合理的嫁接可以保證果樹更好地開花結果,這個時間段最適合嫁接。獼猴桃長得好不好,關鍵就看嫁接。”觀音河鎮獼猴桃產業技術指導員張會林告訴記者,入春后,他就逐村逐個產業園指導果農嫁接、剪枝、拖枝、綁蔓、塑形,為豐產豐收打好基礎。
生態獼猴桃,首選觀音河。觀音河鎮位于漢陰縣西北處,地處淺山丘林地帶,觀音河自北向南穿越而過,是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地。2017年以來,該鎮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緊抓獼猴桃“東擴南移”戰略機遇,大力發展獼猴桃產業。
從一株苗木到碩果累累、從先行先試到示范引領、從產業園區帶動到庭院經濟振興。經過5年的發展,獼猴桃遍布全鎮7個村,種植面積達2800畝。為確保獼猴桃種植技術規范到位,該鎮嚴格按照生態綠色管護標準,長期聘請1名技術指導員駐鎮,輪流到村指導,并邀請陜西佰瑞獼猴桃研究院、安康市農科院等科研機構實地培訓。
該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俞明喆掂著剛嫁接好的枝干介紹說,“除了嫁接指導,保證成活率外,全鎮還推廣采用生物防蟲、人工除草、秸稈漚肥等田間管理方式,杜絕使用除草劑和膨大劑,確保獼猴桃生態綠色環保,口感上乘。”
說起該鎮獼猴桃產業發展壯大,享譽全國的秘訣,俞明喆緊接著介紹道,全鎮按照打造“獼猴桃特色小鎮”的發展目標,為獼猴桃的種、管、產、銷提供“保姆式”服務。先后建成全縣首個鎮級獼猴桃產業科技服務中心,獼猴桃配套氣調庫1處,保鮮冷庫1座,產業園區節水灌溉達到村村全覆蓋。
科技賦能獼猴桃提質增效。在水田村獼猴桃產業園內,負責人陳昌力和工人正操作著智能面板,查看園區的情況,以便精確開展施肥、殺蟲等作業,確保管護合理到位,秋季有個好收成。
據了解,水田產業園在全縣水肥一體化設施和數字果園建設中走在前列,集智能水肥、監控預警、溯源追蹤和自動殺蟲等功能于一體,管理水平領跑全縣。這樣的精品產業園,在觀音河鎮已建成2個。“接下來,將陸續在全鎮推廣數字產業園建設,力爭在科技引領、支撐與領跑下,讓獼猴桃產業永久扎根觀音河,形成全新的獼猴桃產業格局。”觀音河鎮黨委委員、宣傳統戰委員李昂介紹說。
為確保全鎮獼猴桃產業提質增效,避免各村日常管護水平不一、物資采購標準不統一、銷售渠道不共享等問題,該鎮牽頭成立獼猴桃產業聯合社,組建鎮獼猴桃產業鏈黨委,為獼猴桃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通過統一物資采購、技術服務、品牌打造、加工銷售等,有效保證果品品質、擴大規模效益、提高市場競爭力,推動全鎮獼猴桃產業由“單打獨斗”變為“抱團發展”。
僅2022年,通過產業聯合社牽頭引領,共銷售獼猴桃鮮果40余萬斤,實現產值200余萬元。籌措資金30余萬元購置獼猴桃分揀生產線、獼猴桃烤酒設備,為全鎮獼猴桃產業有序良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該鎮借助觀音河國家濕地公園和陜西省幸福河湖等“金字招牌”,依托農業產業資源和山水風光,規范獼猴桃園區管理,積極推廣生態有機種植技術,加強基礎配套設施,突出特色抓產業,打造集采摘加工、觀光旅游、農耕體驗為一體的農旅融合產業鏈,唱響“春賞花、夏納涼、秋品果、冬觀雪”的休閑農業四季歌。
“下一步,我鎮將圍繞打造‘獼猴桃小鎮’為目標,因地制宜,探索推進返租倒包產業發展模式,調動農戶發展獼猴桃產業的積極性,發展庭院經濟,建設萬畝獼猴桃生產基地,打造獼猴桃產業示范鎮,切實將獼猴桃打造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實現強鎮富民,助力鄉村振興。”觀音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黃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