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周星 楊波
高考本科上線突破1500人,爭創“陜西教育強縣”,有人說:“這估計難”;建成1058處供水工程,讓全縣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以上,水質合格率達100%,有人說:“這不可能”;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秦巴山區特困地區,提前脫貧摘帽并兩次在全省的考核中位列“好”等次,有人說:“做夢都不敢想”……然而,一個個“不可能”在革命老區縣漢陰都變成了現實。
只要灑下辛勤的汗水,定會收獲成功的喜悅。多項殊榮花落漢陰——全國雙擁模范縣、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全國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試點縣、省級文明縣城、省級數字鄉村試點縣……。
看到諸多“不可能”的發生,劉飛霞感慨萬千:“這些成績不是我一個人的,是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出來的,它屬于31萬漢陰人民和全縣黨員干部。”從縣委副書記、縣長到縣委書記,“當家人”劉飛霞帶領著漢陰發展蝶變,展現的是一名共產黨員所獨有的人格魅力。
讓優質教育惠及每一個孩子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黨的二十大報告對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建設教育強國,指明了方向。
讓每名鄉村孩子接受優質、公平的教育,13年前,劉飛霞來漢陰履新時,就是她最操心的事,她對教育工作有著特殊的感情。
在一次到農村中小學校調研時,劉飛霞了解到農村中小學普遍面臨業務骨干流失的現象。對此,她認為,一定要提高農村教師地位,改善其待遇。她迅速召集有關部門進行專題研究,并很快審定通過了教體局、財政局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的通知》,同時在農村學校經費保障上、接受義務教育的平等權利上都做了新的規定。
2011年,劉飛霞來到漢陰工作的第二年,時任正縣級縣委副書記分管教育的她,面對基礎教育薄弱的國家級貧困縣,她經過深入調研后,果斷、極富遠見地提出了啟動“雙高雙普”暨創建教育強縣工作。
這些年,她多少次深入學校,調研了多少個教育課題,召集了多少次專題會議,幫扶了多少困難師生,她自己已經記不清了。雖然先后因退休或提拔重用等,歷經五位教育局長和一名縣委常委、宣傳部長代管教育局工作,但她堅持做到了一件事,但凡縣里出臺涉及教育的政策措施,她每次都要親自把關,逐項過問,一些關鍵性政策則完全是她在聽取多方意見后決策的。
“近年來,漢陰先后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國家職成教育示范縣、全國家長學校實驗基地等榮譽稱號。創新推進‘德育作業’工作案例在全國推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在全省交流……”縣教體科技局局長吳路平說。
大投入,大變局,大發展。在劉飛霞的大力倡導和推動下,漢陰縣四大家對發展教育的認識高度統一,全力支持。
讓城鄉的數字生活更美好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富裕百姓,是劉飛霞關注的大事。
近年來,在縣委機關細心的工作人員都會發現,在她主持的會議中,數字漢陰、數字經濟、數字鄉村多次被提及,召開會議時,經常提到東數西算、云計算、元宇宙等新概念。曾在她身邊工作的周鳳群坦言,向劉書記匯報工作心里老打鼓,隨時可能會被問到專業問題,“她的學習勁頭,我這年輕人都比不了,我們不勤學善思,就跟不上趟,她是我們又敬又愛的‘嚴師’”。
為了加快實施數字漢陰建設,2020年,時任縣長的劉飛霞親自擔任數字漢陰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審定通過了《漢陰縣關于開展數字漢陰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分別對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文旅、數字社會、數字生態、數字鄉村等工作提出了明確的工作責任,落實了牽頭單位,完善了保障措施。
在劉飛霞的帶動下,全縣黨員干部抓數字經濟的意識逐漸增強,全縣上下學習新知識、推進數字經濟的氛圍日益濃厚。2021年7月,漢陰作為全市唯一縣區入選全省首批數字鄉村試點縣。借助信息化手段和數字化技術,不斷探索數字經濟新路徑,漢陰成功獲批全國“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示范縣”。2022年,漢陰依托“832平臺”、中國建行善融商務等平臺推介農產品銷售,搭建網銷平臺,催熱“電商帶貨”,全年電商銷售總額達6。8億元,居安康市前列。《光明日報》《農民日報》《陜西日報》分別聚焦進行了深度報道。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漢陰縣形成的“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的鄉村治理新機制的做法和成效入選全國“網信工作創新實踐50例”,為全國鄉村數字化治理貢獻了漢陰智慧。省政府《調研簡訊》也總結推廣漢陰“疫情下特大城市基層治理與應急管理的思考”,獲省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干群聊起縣委書記劉飛霞,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深入鎮村看產業、問收入、解難題成為常態。”
正是因為她對待工作有著一種拼命精神,她帶領31萬漢陰兒女不懈奮斗,實現了縣域經濟高速發展。2022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1%,脫貧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2。2%,脫貧人口收入增速高于農村居民收入增速5。1個百分點。安康市2021至2022年主要經濟指標顯示,漢陰縣的二產、三產、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9項位居全市循環縣區第一名。
讓時間回到2015年,漢陰人民都不會忘記,脫貧攻堅伊始,劉飛霞同全縣2500多名縣鎮村干部,在中省市相關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舍小家顧大家,始終沖在一線,經過6年來了“5+2、白加黑”,全縣23203戶67818人全部高質量脫貧,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科技扶貧、健康扶貧、水利扶貧等10個中省現場會相繼在漢陰召開,15個單項工作劉飛霞先后在中省交流發言。
“如今,劉書記最操心的事就是改善脫貧群眾生活質量,她常對身邊的干部說,我們給群眾辦事,一定要有真感情,只要心里裝著人民,想著群眾,把一件件小事辦好了,自然就會得到認可和擁護。”縣委辦副主任朱開勇說。
“為了大力實施國企帶鎮村助推鄉村振興,在劉書記的指導下,2022年11月,縣鄉村振興集團有限公司掛牌成立,目前正緊密與村集體經濟組織聯營合作,計劃今年牽頭組織30個以工代賑項目,預計營收5000萬元,實現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和帶動穩定增收目標。”縣鄉村振興集團有限公司孔玉璽信心滿滿。
在中國共產黨漢陰縣第十六次黨代會上,劉飛霞作的縣委工作報告目標明確催人奮進。報告指出,將聚焦“5775”總體思路,堅定實施“工業強縣、開放活縣、科教興縣、生態立縣、產業富民”五大戰略,統籌推進“新型工業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信息產業現代化、新型城鎮現代化、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制度現代化、人的現代化”七個現代化進程,穩步提升“全體居民收入、城鎮居民收入、農村居民收入、非私營單位人員工資收入、已脫貧戶收入、財政收入、村集體經濟收入”七個收入,力爭新增工業產值規模、新增金融存款余額、年度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國有資產規模突破“四個百億”。
“郡縣治則天下安。作為縣上一名‘當家人’,她也是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肯定需要比男同志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劉飛霞原在省政府辦公廳科教處工作的同事張連業說。
基于此,漢陰縣的干部就更能理解縣委出臺《關于新時代加強女干部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的重要意義。據了解,截至目前,漢陰共有縣級領導40名,其中女性7名,占比17。5%;全縣共有科級領導干部584名,縣直部門共有女科級領導干部94名,占比16。1%;10個鎮領導班子中均配有女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