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敖利明)近日,漢陰縣城關鎮中堰村蔬果“住上”數字化連棟大棚,科技賦能農業使該村在鄉村振興路上的步伐迅“數”前行。
走進中堰村,只見新建的40余畝智能化連棟大棚屹立在產業園,溫室大棚保溫被在技術人員的智能操作下正緩緩收起,陽光照射到大棚里,在乍暖還寒的冬末,剛栽種僅5天的“七彩圣女果”小苗已在這溫度、濕度最佳生長的環境下“安家”了,長勢喜人。
“這7個大棚栽種的是‘七彩圣女果’,這些果蔬均全部采用智能控溫、保濕、水肥一體滴灌、霧化滅蟲等科技來種植,手機終端APP遠程操作就能完成,省時、省力,果子長得好,經濟效益也能得到最大化。”基地負責人劉少濤介紹說。
“這批七彩圣女果預計4月初便能上市,銷售將以超市供貨和游人觀光采摘為主,其他大棚下一步將種植甜瓜、吊掛、水培蔬菜、農業景觀等,該果蔬基地將打造成人們體驗采摘、休閑游玩為一體的綜合現代化農旅融合產業園。”劉少濤侃侃而談介紹著園區規劃。
中堰村位于縣城周邊,近年該村發展飛速,2021年該村通過深入走訪調研,將轄區閑置土地進行了整合,建設了篤敬民兵產業園,園區里一期建設了30余畝傳統大棚種植時令果蔬,收益可觀。2022年底該村又擴建二期智能大棚,“能人”劉少濤看準商機,憑借熟練的科學種植技術和先進理念,將40畝大棚全部承包,引領該村走上了數字農業推動鄉村振興的路子。
這只是該鎮筑巢引鳳發展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鎮21個村根據區位不同發揮優勢,因地制宜找準發展方向,吸引鄉賢能人和技術人才落戶城關,引進科技興農興業,發展了葡萄、櫻桃、脆李、獼猴桃、無花果、黃桃、拐棗、茶葉、金絲皇菊、油葵等多元化的產業,同時引進牡丹觀光園,發展紅楓林等產業推動了農旅融合共同發展,打造出“一村一品”特色產業,該鎮通過培育致富帶頭人,引進數字化鄉村建設,帶領村民致富增收,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加“數”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