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智賢
李東升說,2022年我局堅持以建設“錦繡漢陰”為目標,以“三個創建”為抓手,聚焦文旅品質發展,務實創新,攻堅克難,扎實高效推進文旅廣電等各項工作,全面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制定出臺《漢陰縣創建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縣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規劃》,規劃7個方面59項重點創建項目,為推進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書法)之鄉創建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2022年,全縣投入公共文化建設資金近千萬元,改造提升鎮文化站4個,提升村(社區)文化設施8處,新建社會化運營文化空間2處。建成投用鎮村公益電影放映點7處。完成應急廣播二期建設工程并通過市級驗收。全年開展各類文化活動689場次,放映農村公益電影1713場次,面向全國開展“鳳堰梯田·魅力相約”有獎征文活動,向省市提交公共文化創新案例12件,其中“傳家訓融資源善治理優服務”和“優化文化治理推動五治融合發展”兩個案例在百花雜志發表;4人入選安康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目錄。組織開展了第七次圖書館評估定級,新增館藏圖書13萬余冊。新增設政協委員讀書吧和“天空下的自然咖啡書屋”等閱讀專區,為漢陰縣爭創二級館奠定了堅實基礎。
召開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動員會、生態旅游產業鏈推進會。全面啟動A級景區創建工作。完成蒲溪盤龍國家AAA級旅游景區、雙河口鎮幸和村省級旅游示范村創建并獲得命名批復。累計組織涉旅人員開展行業教育培訓人員616人次。幫助60余家文旅經營實體貸款2500余萬元。聯合縣總工會組織開展“漢陰人游安康”“漢陰人游漢陰”“請客游漢陰”文旅促消費活動。精心策劃、舉辦“四季旅游”漢陰文旅品牌系列活動。鳳堰古梯田景區民宿項目、天空下自然書店項目、鳳堰古梯田格蘭蓬精品帳篷營地項目已投入運營。
多個省級文物保護項目有序推進,6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入選《陜西省革命文物名錄》,2022年5月,縣文旅廣電局被陜西省文物局、省公安廳表彰為“2021年度打擊防范文物違法犯罪活動工作先進集體”,全年文物安全零事故。2022年,三沈紀念館、沈氏家訓展覽館共接待225場次,參觀者8.28萬人次,開展“四進”活動30余場,開展“錦繡漢陰”世界讀書日暨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和傳統節日特色文化主題活動11場,組織拍攝的《銅牛與家訓的故事》獲得全縣“廉潔漢陰”微視頻大賽一等獎。
堅持通過“雙隨機”抽查的工作方式,按照每周不低于20%的抽查比例,對全縣49家文化旅游經營企業開展全覆蓋執法檢查。全年本部門和部門間雙隨機抽查42次,檢查經營單位400余家次。全年立案查處違規經營網吧5家,開展“掃黃打非”專項行動4次,開展IPTV專項清理整治行動1次。在全市第三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崗位練兵技能競賽中,縣文旅廣電局執法代表隊榮獲團體一等獎。
李東升說,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全局將以建設“錦繡漢陰”為總目標,貫徹落實“5775”發展戰略,以“三個創建”為抓手,圍繞“一心三線五花灣”旅游布局,做優生態旅游產業,加強文物保護與利用,全力推進文旅廣電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深入開展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縣終期驗收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書法)創建,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建設,做好縣文化館提等改造項目,圖書館國家二級館迎驗準備工作。完善公共文化多元評價機制,唱響“三沈文化、美食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家訓文化”五張文化牌,廣泛開展文化惠民和特色文化主題活動,組織開展“三沈故里·錦繡漢陰”全省書法大賽,切實推動漢陰書法藝術、家訓文化的普及和發展,與沈尹默研究會等機構策劃實施沈尹默誕辰140周年系列活動,開發紀念文創產品、出版研討書籍等,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完成三沈文化產業園“五館一中心”、文廟修繕項目,推進文峰塔、明城墻保護性修繕,打造漢陰特色文化街區。高品質建設雙乳千畝荷塘、三柳田園綜合體、樅嶺村家風家訓示范基地等10個農旅融合示范點,推動旅游產業串點成線、聯動發展。實施鳳堰古梯田文旅綜合項目,推進核心區油菜、水稻、郁金香種植,建成運營精品民宿,啟動秦嶺汽車賽道建設項目,打造秦嶺自駕第一縣。完成雙河口古鎮AAAA級,雙乳荷塘、花遇灣AAA級景區創建,推動盤龍桃花谷、龍崗公園AAA級景區提檔升級,招商開發龍寨溝、蒲溪溫泉項目。持續開展文化旅游市場日常監管,強化執法監管,維護文化旅游市場良好環境。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李東升表示,2023年,全局將繼續深化“旅游+”“+旅游”理念,以爭創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喊響叫亮“一年四季·五彩漢陰”旅游品牌,加快構建“一心三線五花灣”旅游布局,不斷增強文旅產品高質量供給,推進文旅產業提質增效,奮力擘畫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