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鄧永新
“2022年我們村的合作社是第一年采摘茶葉,賣了近10萬元。今年隨著采摘量增加,茶葉銷售收入將得到有效增加。”漢陰縣漩渦鎮金硒之星茶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海濱說。
金星村茶葉產業是漢陰縣“三個一”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2019年以來,該縣大力推行“加入一個產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一項長效特色產業、扶持一筆產業獎補資金”的“三個一”產業增收機制,按照“南茶北果”產業發展思路,因地制宜精選茶葉、獼猴桃、蜂糖李等主導產業,采取入股分紅、務工取酬、劃地到戶等方式,把脫貧群眾牢牢鑲嵌在產業鏈條上。
南茶北果,選定主導產業
金星村位于漢陰縣南部、漢江河北岸,村內土地肥沃、降水充足,村民有種植茶樹的傳統。2019年5月,按照全縣“南茶北果”產業發展思路,金星村結合村情實際和村民意愿,選定茶葉作為村里長期產業發展項目,組建金硒之星茶業專業合作社,在村內規模種植茶葉。經過3年發展,金星村目前已累計發展茶葉2800畝。
產業發展之初,金星村也面臨著產業資金不足的困擾。2019年9月,漢陰縣制定《漢陰縣發展茶葉、蠶桑、獼猴桃三大產業促農民持續增收獎補辦法》。按照這個獎補辦法,金星村茶園可以獲得每畝800元的獎補資金,加上其他資金,近年來金星村已累計獲得各類補助資金1300余萬元,為茶葉產業規模壯大提供了充足資金支持。
隨著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合作社用工量不斷增加。據合作社負責人陳海濱介紹,僅2022年,金硒之星茶業專業合作社年用工量就超過1萬人次,發放務工工資140余萬元。
多重鏈接,帶動村民增收
“我們村雙硒種植專業合作社選送的徐香獼猴桃,榮獲2022年漢陰富硒獼猴桃品鑒會富硒組‘金果獎’。”鐵佛寺鎮合一村黨支部書記馮友國介紹,自2019年9月以來,合一村累計發展獼猴桃種植520畝,成為村里的支柱產業。為有效發揮產業帶貧增收作用,合一村吸納186戶村民歸集入社資金97萬元。目前,合作社已分紅3次7萬余元。
據介紹,該村合作社還采取劃地到戶方式,將產業園交給村民管理,村民可以在自己負責的地塊種植土豆、玉米等農作物增加收入,同時還幫助合作社清理了獼猴桃產業園的雜草,有效降低合作社清理雜草的勞務成本。合作社的獼猴桃上市銷售后,村民還可以根據劃地到戶的面積,按照一定比例分享獼猴桃產業收益,帶動群眾進一步增收。
村民馮友梅是入股村民之一。2022年,雖然因為天氣干旱,馮友梅的農作物收成受到了影響,但依然收獲了300多斤黃豆、2000多斤甜玉米、2000多斤土豆,累計銷售近6000元。不僅如此,馮友梅也在村里擔任專職信息員,每個月有1000多元的工資,家里還有2人在外務工,一家人的收入得到了有效保障。
目前,漢陰縣已建立“三個一”產業合作社136家,吸納脫貧群眾1.5萬戶,歸集產業獎補、易地搬遷補助等資金8400余萬元。
分工分業,促進產業發展
按照統一標準建設,漢陰縣各村“三個一”產業合作社都建立起生產發展部、物資供應部、技術服務部、財務管理部、產品加工營銷部“五部”。各部門之間既分工分業,又相互協作,共同促進產業實現良性發展。
城關鎮月河村月興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6月,目前已種植蜂糖李300畝,引導全村累計發展蜂糖李面積超2000畝。2022年,該合作社共采摘蜂糖李3400多斤,實現銷售收入7萬余元。
在該合作社技術服務部的張潤五看來,要是合作社2021年果園修枝、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方法得當,2022年應該有更好的收成。為提高果園田間管理水平,2022年冬季,張潤五會同合作社負責人朱朝保積極聯系縣農業農村局技術專家,在合作社其他部門協助下,組織務工群眾、種植戶在合作社果園開展果樹修枝、病蟲害防治、施肥等技術培訓。
“合作社的五個部門雖然分工不同,但是根據階段性重點工作安排,五個部門又相互配合,共同促進產業持續發展。”據張潤五介紹,在其他部門的協助下,合作社技術服務部近年來已累計舉辦種植技術培訓超20次,滿足了務工群眾、種植戶田間管理技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