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王亮亮)今年以來,漢陰縣公安局聚焦黨的二十大安保維穩工作實戰要求,以集約化、精細化、效能化為目標,以做實做細打防管控服主責主業為突破,堅持“五維發力”深化警務機制改革,實現在現有資源上挖潛、在機制賦能上提效的良好態勢,推動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為打贏二十大安保維穩硬仗提供了堅強保障。
聚力一體實戰 舞活警務“龍頭”
深化“情報、指揮、勤務、輿情、督察”一體化實戰化運行機制實戰應用,打造警務中樞大腦和實戰指揮部。構建一體化格局。依托指揮中心建立“情指勤輿督”一體實戰中心,組建情報研判、指揮調度、技術支撐、輿情導控、督察考評“五大專班”,制定情報研判、值班值守、應急處置等10余項制度,落實指揮長、值班主任、勤務指揮長“三長負責制”,加強內部運行管理,細化專班職責任務,實現令行禁止、順暢高效。夯實一體化根基。整合情報、網安、國保、刑偵、治安、交警等警種數據資源,匯聚“天眼”“雪亮”工程全量視頻監控圖像,規范11個派出所勤務指揮室運行,根據警務工作需要運行日常、實戰、應急和安保四種模式,明確各警種入駐人員,全天候開展預警性、行動性情報研判和網絡輿情監測,推動重大警情、輿情和案事件處置實現“秒級響應”。釋放一體化效能。聚焦信訪維穩、偵查破案、反詐預警等中心工作,全力支撐線索核查、重點人員動態管控、案件研判和預警勸阻,強化督察反饋,形成“研交辦督結”閉環,提升警務運行質效。今年來,一體實戰中心共搜集研判各類情報線索192條、落查上級推送情報線索435條、穩控重點人員680余人次,迅速預警10起涉訪群體事件并處置于萌芽狀態,有力確保了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全縣信訪重點人進京上訪、跨省串訪及個人極端案事件零發生;支撐偵破案件15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5人,電詐預警勸阻3.2萬余人次,勸阻成功率達99%。
聚力基層基礎 筑牢平安“底座”
堅持大抓基層、大抓基礎導向,不斷加強基層派出所警力和機制保障,夯實公安工作根基。警力下沉一線。推動局機關民警和2021年以來新招錄民警、警務輔助人員50余人下沉派出所,派出所警力占全局總警力的比例由原來的35%提升至45%,增強了派出所實力和戰斗力;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支持,推動縣委編辦以文件形式明確城區兩所“一室三隊”及勤務指揮室主任和“三隊”隊長設置,農村派出所明確股級副所長設置,壯大了派出班子力量。保障傾斜一線。大力推進基礎建設,投入500余萬元完成城關、城郊、雙乳、漩渦4個派出所業務用房升級改造工程,派出所硬件條件全面提升;健全完善局機關警種支援派出所機制,每個分管局領導、警種部門包聯支援1個派出所,在強化業務指導的同時,支援警種每周抽出1天時間和一定警力到派出所協助開展矛盾糾紛排查、信息采集等基礎工作,局機關值班警力根據平時和安保工作需要下沉城區街面支援城區兩所開展巡邏防控工作,推動派出所工作高效運轉。治理延伸一線。依托18個社區警務室、28個農村中心警務室和108個警務站,將社區和警務室、站民警深度融入全縣5940個“321”基層治理網格,推動派出所民警與鎮、村(社區)、組三級網格長“三級對接”,實現警務網點與綜治網格深度融合,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排查、重點人員管控等警務工作觸角延伸到最小單元,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聚力打擊犯罪 鍛造制勝“利劍”
扛牢打擊主責主業,深入構建打擊犯罪新機制,全力提升偵查破案效能。集約資源力量。樹立大刑偵理念,進一步優化和集約偵查警力配置,堅持以績效考核為牽引,推動刑偵、經偵、禁毒部門民警實行交叉辦案,將不同類型業務及案件辦理延伸到每名刑偵、經偵、禁毒民警,形成辦案效率和辦案能力雙提升的疊加效應,刑偵警力實現無增長改善。做實情報導偵。建強合成作戰中心,內設綜合研判組、行動組,規范視頻追蹤、信息合成、數據比對流程,健全身份背景、時空軌跡、網上行為等信息研判機制,全面提升打擊成效。今年來通過情報導偵共破獲傳統盜搶騙案件65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59起、養老詐騙案件12起,打掉涉詐團伙6個、養老詐騙團伙2個,抓獲網上逃犯40名。強化精準防控。針對打擊整治中發現的基礎防控漏洞、重點管控盲點,落實區域性高發案件集中打擊措施,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強化重點領域管控,切實壓降突出警情;針對公安職責范圍以外的風險,及時提請縣委縣政府支持,全域治理、全民防范,及時堵塞漏洞、補齊短板,實現打防一體、整體推進,今年來全縣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3.98%,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同比下降43.37%。
聚力智慧警務 打造強警“雙翼”
堅持向科技要警力、要戰斗力,深入推進智慧警務建設應用,助力公安工作創新發展。一是創新智慧門牌管理。依托“一標三實”基礎信息搭建智慧門牌管理系統,生成包含房屋全量信息的二維碼門牌,民警和住戶群眾分別運用手機客戶端及微信掃碼,實現房屋信息“碼上”查詢、基礎信息“碼上”采集、便民服務“碼上”進行、重點人員“碼上”管控、不同類別房屋“碼上”管理、防范宣傳“碼上”開展,推動“汗水警務”向“智慧集約警務”轉變,基層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二是推進智慧安防建設。在建成15個智慧安防小區基礎上,大力推進20個在建和已入住小區智慧安防系統建設,多點位布設前端感知源,全量感知收集人、車、物信息;扎實推進視頻聯網“百千萬”工程,新建100路一類視頻監控,推進1000路二類、1萬路三類視頻聯網和平臺建設,深化“智慧監管”風險智能預警處置、律師網上預約會見、智慧醫療系統實戰應用,織密了社會治安防護網絡。三是深化智慧法制工程。在全市率先完成縣局智慧案管中心和11個派出所智慧案管室建設,新搭建漢陰公安智慧案卷管理平臺,配備專職案管隊伍,突出警情、案件、場所、案卷“四個規范管理”,健全案管兩級巡查、警情線索統一接受移交、建章立制、教育培訓、考核獎懲“五項機制”,構建了全流程、常態化執法監督閉環體系,推動執法規范化建設向縱深發展。
聚力服務大局 彰顯鐵軍“擔當”
圍繞“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大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全力護航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便民服務“一窗辦”。積極向縣委縣政府匯報協調,在縣政務服務中心一樓設立公安專區,推動出入境、車駕管、城區戶政業務以及民爆物品、易制毒化學品審批等業務全部入駐,大力推進“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全面落實管理員“AB”崗制度,實現公安類業務“一窗式”“一網式”辦理,推行“預約辦”“上門辦”“延時辦”等特色服務,極大方便了群眾辦事。今年來通過線上線下共為群眾辦理各類業務3.8萬件次。疫情防控“一盤棋”。深化“三公(工)”協同,勇擔涉疫數據核查、流調溯源、隔離管控、卡口查驗工作重任,組建222人的流調溯源工作組,3次選派警力支援外市、縣疫情防控工作,常態派駐警力做好交通卡口疫情查驗值守工作,創新高速卡口強化“三項保障”、落實“五步查驗”、實現絕對安全“一個目標”的“351”查驗工作機制,舉全警之力快速撲滅“11.17”疫情,有效保障了全縣人民生命健康。公安宣傳“一口出”。組建漢陰公安融媒體中心,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融合統籌聯動、學習培訓、策采編發、網絡公關、考核獎懲“五大功能”, 搭建短視頻和海報產出、新聞發布、警民互動、社區傳播“四大平臺”,傾力打造宣傳隊伍、媒體融合、網上義警“三大矩陣”,實現社會各界的滿意率認可率、人民群眾幸福感安全感、民輔警自豪感榮譽感“三大提升”為目標,構建“15433”大宣傳機制,更好發出公安聲音、講好警察故事、凝聚警心民心。今年來融媒體矩陣共發布文字、視頻信息1.1萬余條,原創的80余條信息、視頻被中省市主流媒體采用,微信公眾號、抖音號、頭條號5月、6月、7月、10月沖入陜西政法、陜西公安新媒體榜單前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