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陳銳)近年來,漢陰縣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組織建設、制度保障、產業興村為切入口,著力突破村級集體經濟增收“瓶頸”,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嬗變”。今年上半年全縣142個村(社區)完成實現集體經濟“消薄”任務。
聚焦“組織力”,多路推進。縣級統籌調度,縣級領導積極包聯鎮村,幫助出思路、定計劃、選項目,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搭橋鋪路”。部門合力推動,發揮農業農村、鄉村振興、財政等縣級成員單位職能作用,統籌整合各級各類涉農資金,將人力、財力、物力向集體經濟“見效快、效益好、成本低、前景好”的項目村傾斜,先行打造一批集體經濟強村,以“強村帶弱村”實現整體振興。鎮村具體實施,鎮黨委根據各村的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現狀基礎,深挖優勢和潛力,突出區域特色,科學制定適合本村實情的“一村一策”;村“兩委”班子成員和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人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大力選育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兩委”班子隊伍,村主職全面實現“一肩挑”,年齡學歷“一降一升”。
聚焦“發展力”,因村施策。《切實做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規范分配工作的通知》,充分發揮“三聯”工作機制,堅持國企帶鎮村、村企聯合、村村聯合等多種途徑,發揮優勢資源,盤活閑置資源,豐富利用資源,逐步探索“筑巢引鳳”“借雞生蛋”“農旅融合”創收新模式。今年全縣村集體經濟收益達50萬的4個。
聚焦“保障力”,蓄積動能。制定印發《漢陰縣發展壯大村(社區)集體經濟獎勵辦法》,以制度保障促“實干實績”,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村(社區)干部待遇補貼、年度考核、選拔任用、評先評優掛鉤。注重人才回引,培育后備力量,加強技能培訓,廣泛動員干部群眾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讓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