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方蘭敏 魯鵬)自作風建設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漢陰縣委編辦把鄉村振興一線作為錘煉干部作風的“磨刀石”,通過“三強三促”以作風建設實效助推鄉村振興。
強化組織領導,促鄉村振興銜接。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紅線,認真履行幫扶職責,落實“三聯共建”機制,確立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全辦干部齊上陣”的幫扶體系,堅持主要領導每月到村研究部署幫扶工作不少于1次,結合“百日提升”“百日督幫”行動,積極組織開展入戶排查走訪活動,排查發現3個問題及時整改到位,達到問題早發現、早解決、群眾滿意度高的效果,以“精準嚴實細”的工作作風持續推動鞏固銜接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強化責任擔當,促服務能力提升。持續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結合疫情防控、防汛抗旱等重點工作,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和示范引領作用,以實際行動推動作風建設走深走實。今年夏季清河村旱情嚴重,縣委編辦積極行動,主動擔當,入戶排查受災情況,動員群眾開展自救;扎實推進水利設施修復工作,加強與相關部門聯系,爭取項目資金40萬元,對蓄水池、灌溉渠道加固修繕,解決了群眾生產用水需求。今年,共為群眾解決各類困難問題48個。
強化產業發展,促農民增收致富。探索農文旅融合+庭院經濟新發展模式,堅持以農民增收為導向,立足特色資源,著力在產業規劃、品種選種、技術指導、聯農帶農上下功夫、出實招,先后組織外出學習、邀請專家調研、開展現場培訓,因地制宜發展柿子產業,引進富平尖柿和余姚吊紅約1.6萬棵,圍繞清河村“一心兩環”建萬棵柿樹觀光帶、百畝經濟林果產業園,充分利用農戶庭院、地邊、路邊等資源,鼓勵群眾打造小花園、小果園、小庭院,以庭院經濟促進群眾增收致富,著力打造“清河花谷 百年柿鄉”特色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