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羅偉 通訊員 張春
“今年新做的血豆腐干上市了,有想吃的可以給我留言。”“這是漢陰本地酸辣子,有想吃的老鄉可以立刻下單,今天下午就可以發貨……”對著鏡頭,漢陰縣雙乳鎮的電商達人王云梅面帶笑容,熱情地向廣大網友推介當地的農土特產。視頻背景里,碼得整整齊齊的臘肉、泡菜、炕炕饃、油餃子等產品,都已經過真空包裝處理,正等待著快遞出單發貨。
放眼漢陰大地,無論是在山溝梁背的深山小村,還是居住集中的鄉鎮縣城,都有像王云梅這樣的普通人,從不同的職業走向電商大舞臺,依靠直播分享、推介各類優質產品,用點滴努力匯聚成漢陰電子商務奔騰發展的澎湃洪流,引領區域經濟發展、鄉村產業振興、多元業態融合揚帆遠航、再奔新程。
電商進村,打造示范強引領
“以前在家帶孩子沒有穩定收入,老想著要出去打工改善生活。現在靠在網上賣這些土特產,每個月收入近萬元,可以說電商成了我的事業,也改變了我的命運。”提起從事電商前后的變化,王云梅的言語間滿是苦盡甘來的感慨。
2018年,漢陰縣成功爭取到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王云梅搶抓機遇,成為雙乳鎮雙乳村電商服務站的站長。隨后,她又多次在縣電商辦免費開展的電商技能培訓課上系統學習了短視頻拍攝、剪輯、抖音直播等專業知識,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電商達人。通過縣電商辦大力指導,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穩步發展,她的電商事業越做越好,銷售業績不斷攀升,助農益農成效顯著。在她的帶動下,雙乳村的電商從業人員不斷增加,電商業態日漸豐富。11月11日,王云梅所在的雙乳村被縣電商辦正式掛牌命名為全縣首個農村電商示范村。
首個電商示范村的掛牌,標志著漢陰縣電商示范鎮村的培育工作進入了新的快車道,在其背后,是該縣電商辦以開展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建設為契機,不斷將電商網絡的“毛細血管”延伸到鎮村各個角落的久久為功。
歷經多年沉淀打磨,持續數載躬耕經營,“電商觸網,云端生金”的故事越來越多地在漢陰大地上顯現,往來城鄉之間的個體和商家通過參與縣電商辦組織的技能培訓,掌握了運營電商的技術方法,將銷售路徑不斷拓寬,經濟效益節節攀升。數據顯示,全縣1月至9月實物型網絡零售額3.54億元,位列全市第二。建成的69個村級電商服務站覆蓋率達48.9%,沒有建立電商站點的村,由鄰近村的電商服務站進行業務覆蓋,目前業務覆蓋率達90%。
數據雖然枯燥,但卻充分彰顯出電商網絡下沉為產業發展所注入的動能。而今,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家庭農場、蛋糕店、服裝店、餐飲店等多范圍的產業運營者們紛紛到電商辦“取經學藝”,活躍了地方經濟不說,也提升了地方的美譽度和知名度,讓“錦繡漢陰”借著聚沙成塔的電商新力量聲名遠揚。下一步,縣電商辦還將繼續加大示范鎮村培育力度,進一步激發農村電子商務的創新動力、創造潛力和創業活力,打造一批農村電子商務集聚度較高、發展特色鮮明的村、鎮,引領和帶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培育龍頭,產業發展添后勁
從星星之火到漸次燎原,從單打獨斗到團隊作戰,時代發展下的多元電商模式,正成為漢陰老百姓開啟致富之門的“金鑰匙”。截至目前,全縣從事電商企業和個人共650余家,電商從業人員4000余人。23家企業入駐建行善融商城、41家企業入駐832扶貧銷售平臺、12家跨境電商市場主體,形成了富硒食品、書法文創、跨境電商三大馬車并駕齊驅,縣域電商呈現出多平臺、多渠道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
在這個逐漸龐大起來的隊伍中,漢陰秦邦書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以互聯網模式實現書法文創產品走出去的先行者。該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要從事書畫作品裝裱及網上銷售業務。在“三沈故里、人文漢陰”為主基調的文化背景下,公司逐步走上正軌,網店業績不斷攀升。良好的發展機遇,讓更多的青年創業者踏上了發展文創產業的電商之路。截至目前,全縣以淇淇文化、秦邦書畫、筆耕智庫文化等為代表的電商書畫文創企業有8家,“十三五”期間,文創產業產值超5億元。通過電商渠道,漢陰本土書法家的作品得以銷往全國各地乃至國外,“書法之鄉”的內涵有了實際載體,發展空間得到縱深推進。除了漢陰秦邦書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當地還培育了以紅星米業、永勝農業、星旗食品為主的富硒食品龍頭企業,年線上銷售額達2億元;以西云跨境電商公司為龍頭的12家跨境電商企業,搭建了漢陰跨境電商孵化倉這一全市首家跨境電商孵化平臺。
眾多企業緊跟互聯網發展步伐,借力電商直播新風口在淘寶、快手、抖音、微信等直播平臺,將優勢特色資源與直播經濟、網紅經濟嫁接融合,深挖直播經濟新業態,有效拓寬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助力漢陰特色產品出村進城,實現產業振興、農民增收、共同富裕。
政企合力,共助城鄉百業興
行走在漢陰的鄉土大地,處處呈現奮發向上的勃勃生機。無論是農業園區里對著鏡頭展現田園風光、特色產品的“三農”主播,還是企業工廠里絡繹不絕的出庫訂單,都反映出電商對人民生活的改變與滲透。
為更好地服務當地各企業、合作社,惠及廣大城鄉百姓,漢陰縣聚焦“縣城建核、鄉村布點、網絡拓展”的物流發展思路,在城關鎮月河村建成“漢陰縣快遞物流產業園”,依托建行幫扶資金,對園區兩邊道路進行了路面硬化、對園區基礎配套設施進行修繕,整合6家快遞企業和1家社區團購入駐園區實現“統倉配件”,解決漢陰快遞分布零散、成本高、防疫消殺等一系列問題。建成69個鎮村級站點,形成物流終端,物流線路以“鏈條”形式從中心串聯到站點,將全縣快遞物流整合到“一張網”中,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相比以往“單點配送”模式,這種“統倉共配+業務共配”的方式,讓寄送成本逐步下降、運輸時效穩步提高。
同時,該縣還成立了國有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發展有限公司,積極探索“國企引領+企業加盟+全民營銷”模式,以全民直播帶貨為切入點,廣泛與社會各界主播及網絡達人簽約合作,利用“銷售+返傭”的形式激發主播直播帶貨的積極性,推廣銷售全縣農特產品,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縣電商辦主任歐紅英告訴記者:“成立國有電商公司統籌縣內產品資源,打通、建立了全縣電商產品供應鏈,讓農產品上行的渠道更寬、范圍更廣、程度更深。下一步,我們將全面開啟‘國企引領+直播帶貨’的形式,實現多方參與、多方互利、多方共享的多贏格局。”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電商為政府增能、產業發展、企業轉型的作用更加凸顯出來。對此,漢陰縣經貿局局長方和平說:“立足新時代、搶抓新機遇,我縣正通過一系列扶持政策、精準措施、幫扶手段因地制宜地打通上下游鏈條,讓電商資源網、品牌網、人才網鋪陳在漢陰縣的每一寸土地。不斷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產業層次,以更加開放的新理念、新做法,激發數字經濟新動能,用電商的強力引擎助力錦繡漢陰多業引領、百業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