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馮友松
8月18日,漢陰縣城關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了“踐行新民風 拒絕升學宴”集體升學禮活動,為轄區54名準大學生戴上了大紅花,并贈送了旅行箱和飽含寄語的筆記本。
“感謝黨委政府,這項活動非常好,用‘升學禮’取代‘升學宴’,杜絕了大操大辦、鋪張浪費、互相攀比的不良行為,為我們群眾解決了人情和經濟負擔。”一位現場參加集體升學禮的學生家長,發自肺腑地感慨到。
為杜絕舉辦“升學宴”“謝師宴”等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現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漢陰縣紀委監委、縣委宣傳部、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教體科技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重申不操辦不參與“升學宴”“謝師宴”有關要求的通知》,并印發《“集體升學禮”文明實踐活動工作導引》,充分發揮各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作用,采取奏國歌、看視頻、微宣講、感恩情、做承諾、贈祝福、送書法的“8+N”規范流程舉行集體升學禮。此項工作成為該縣鞏固提升新民風建設成果、深化新時代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文化振興的一項有力抓手,受到了廣大群眾稱贊和好評。
“現在我們村越來越好了,房舍整齊有序,道路干凈寬敞,房前屋后花草茂盛,生活垃圾也能分類投放,到處都很干凈整潔。”城關鎮三元村黨支書陳忠秋說,“以前村里的環境可比不上現在這樣,這都得益于村上新修訂的村規民約和‘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道德銀行’的感化作用。”三元村作為新民風建設的示范村之一,村規民約以整頓全村環境衛生、美化農戶庭院、志愿服務、教育群眾為本,從執行到現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自2017年以來,該縣圍繞市委“一年初見效、兩年大變樣、三年成新風”的總體目標,先后印發了《關于大力推進新民風建設的實施意見》《漢陰縣“弘揚好家訓·樹立好家風”工作實施方案》《扶志扶智暨新民風建設“五個不準、十個嚴禁”》《漢陰縣扶志扶智暨新民風建設工作ABC評級制度》等制度措施,有力助推民風建設持續向好。
在執行原有制度的基礎上,自2020年以來,該縣又先后制定了《新民風建設三年提升行動方案》《進一步加強新民風建設引領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推進易地搬遷社區新風塑造工作的實施方案》《漢陰縣鄉村文化振興工作實施方案》,為新民風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作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試點縣,該縣不斷推動“321”基層治理模式向縱深推進,著力解決德治建設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同時,大力推進村規民約的制定、完善和落實,緊扣“四有兩降兩提升”評價體系,深化道德評議、移風易俗、文化傳播、文明創建、誠信建設、依法治理“六大活動”,各村(社區)以“誠孝儉勤和”為基礎,針對突出問題,制定了能解決問題、簡單實用的村規民約,實現了“一村一策”。為確保村規民約切實發揮作用,各村結合村情實際制定了群眾認可、行之有效的獎勵處罰措施,使村規民約的執行力度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新民風建設開展以來,‘一約四會’有效發揮了‘小憲法’的作用,積極探索創新‘志智雙扶’示范村建設,建立道德銀行積分機制,在促進美麗鄉村、文明鄉風、移風易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有力助推了全縣鄉村治理工作,有效促進了農村群眾精神面貌向上向善向好。”鐵佛寺鎮合一村黨支部書記馮友國表示。
近年來,該縣在推進新民風建設過程中,形成了不少可圈可點、可供學習借鑒的做法:《思想政治鑄魂 助力脫貧攻堅——漢陰縣新民風建設暨思想政治工作實踐》調研報告被省委宣傳部、省委政研室評為二等獎;《培育好家訓 厚植新民風——漢陰縣“好家風帶民風”》入選市委宣傳部編印的《重塑新民風》,被評為市級宣傳思想文化競賽項目三等獎;全國首個“中國家訓文化之鄉”落戶漢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