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王建明 黃偉)季夏之初,月河兩岸翠綠倒映,碧水天藍,處處一派勃勃生機。一場場以“慶祝建黨101周年 爭當改革發展先鋒”為主題的觀摩研討活動,正在漢陰大地火熱進行。
高點站位,突出重點抓謀劃
數字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大局。漢陰縣著眼數字經濟高點站位,緊盯鄉村振興各項要求,把提升黨員干部數字經濟思維能力和專業素質作為推動縣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招。
如何讓數字經濟“接地氣”地被村級黨員干部所認知,以數字化助推產業結構優化,從而帶動群眾增收、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漢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建黨101周年之際,漢陰縣委統籌謀劃、精心組織,突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在全縣優選富硒食品展廳、工業展覽館、智慧農業、智慧水務、智慧治理、智慧果業等6個數字產業示范點,按照組織部門牽頭、鎮黨委具體負責的方式,組織159個村(社區)黨組織負責人、142個村集體經濟負責人,通過實地觀摩、現場答疑、研討交流,不斷拓寬發展視野,切實增強村級黨員干部發展數字經濟本領,推動數字經濟更好地服務和融入鄉村振興的發展格局。
實地觀摩,啟迪思路拓視野
唯有知真識理,方能活水潺潺。在漢陰智慧農業七葉蓮功能蔬菜基地,一排排現代科技感十足的培育設備,能夠在育苗、種植、掛果等環節實現全周期管控,既有效提升農作物成活率和生長品質,又一改粗放式生產方式,一處處生產操控的智慧場景,引得參訓人員紛紛駐足觀看。
“‘村上水源監管如何做?’‘如何才能控制日常水量供應呢?’”,在漢陰智慧水務基地—豐水源水務科技公司,面對雙河口鎮觀摩人員的疑惑,豐水源企業負責人從容不迫、一一回應,分別從水源監控、水務調度、凈化提升、科技入戶、日常維護等方面,詳細講解智慧水務運行原理,為推動更多區域從“喝上水”轉向“喝好水”支招獻策。
沒有數字化,就沒有治理現代化。走進漢陰縣“321”大數據中心,實時動態、上下通暢的智慧大屏吸引了眾人目光。為實現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漢陰縣持續深化黨建引領“321”基層治理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夯實信息收集、網格隊伍、數據中心、協調處置等各項基礎,將基層治理、疫情防控等多個模塊進行整合,實現從網格終端到縣級數據中心的高效協同,切實打通了基層治理最后一米。
“這次觀摩解開了我很多疑惑,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不僅要靠實干,還要靠‘智慧大腦’,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快速發展。”觀摩結束后,城關鎮中壩村黨總支書記、總網格長張代權深有感觸地說到。
學思研討,擔當作為促振興
“通過本次觀摩學習,讓我認識到了發展差距,也更加堅定了發展信心,我們村要借助智慧果業平臺,進一步發展好獼猴桃產業,用數字化為獼猴桃小鎮建設貢獻進步力量。”談及未來發展,觀音河鎮進步村黨支部書記張本艷自信地說到。
在研討交流階段,各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結合實地觀摩,重點圍繞鄉村振興、基層治理、隊伍建設、經濟發展等方面,就如何正確認識數字化意義、發揮數字化功能優勢助推鄉村振興,各抒己見、互動交流,10個鎮黨委觀摩人員紛紛表示要以此為契機,搶抓機遇,主動作為,不斷提高數字素養和技能,讓黨旗在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第一線高高飄揚。
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近年來,漢陰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緊盯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等任務要求,積極探索實踐,縣域智慧治理、智慧水務、智慧果業等經驗做法先后多次在中省市交流發言,數字經濟已成為漢陰發展的新動能,引領著縣域高質量發展。
據悉,本次主題活動自6月24日啟動以來,該縣10個鎮均已按照活動指導計劃組織實施,有力強化數字意識,把準發展形勢,拓寬發展思路,增強發展信心,為全縣實現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提供更多智慧方式,不斷夯實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