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旺杰
安康市漢陰縣澗池鎮軍壩村距漢陰縣城5公里,國道316穿境而過,是月河川道沿岸地理位置優越的村之一。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1247戶4287人,是漢陰縣鄉村振興示范村。
近年來,軍壩村干部群眾在澗池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立足自身良好的自然生態優勢和區位優勢,不斷探索創新產業發展方式,積極拓展群眾就業增收門路,使全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持續提升。該村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計生協工作先進單位”、全省“農業科技入戶先進示范村”、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殊榮。 2021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8900元。
做好“水文章 ” 創出新路子
“水池已經建好,引水管道也安裝好了,現在我們正在安裝增氧水管。”天剛放亮,在漢陰縣澗池鎮軍壩村水產養殖項目建設工地,施工人員已經全部到場,各自忙著手中的活。“這是我們村上的鄉村振興示范項目,大家干活都很積極,都想早點把它建好。”軍壩村黨總支部書記劉光興也一大早就來到了建設場地,組織工人有序施工。
在項目建設現場,60個直徑8米高1.5米的圓形水池已經建好,一個個用鐵皮圍成的藍色圓桶很是顯眼。“這種水池外圈都是由不銹鋼圍成的,里面是用藍色防水布包裹。”劉光興指著水池說:“這個鄉村振興項目是陸基圓桶型高位養魚池,主要利用洞河水庫庫區下游優質水資源來養殖匙吻鱘、黃辣丁、鱸魚等中高端暢銷品種。采取的是循環水養魚新模式,優勢是流水養魚、品質好,還減少了人力和養殖成本,提高科學化管理水平。6月底前,就能建成使用。”
“我每天早上6點多就要過來投一次食。”在距離高位養魚池項目300米左右的軍壩村養殖合作社魚塘,負責管護的村民李期發說,村里的這個養殖合作社目前有7萬尾魚,主要品種有草魚、花鰱、白鰱、鯉魚等本地暢銷品種。今年產量預計可達30萬斤,按批發價每斤8元計算,產值能達240萬元。
壯大村集體 奏響振興曲
近年來,澗池鎮軍壩村堅持因地制宜,致力走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子,有效解決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優的問題。據了解,該村的水廠為村集體經濟,2013年建設,設計供水人口10000人,目前供水人口5000人,集體每年能受益30萬元左右。
“我今年75歲了,2019年住進來的。”在軍壩村的一棟一層公租房內,一位叫李其華的老人說,他住的是40平方米的房子,子女都在外地,目前就一個人,足夠了。水、電、家具等都有,每年租金也就1000多元。據介紹,這處公租房共三棟樓72套,戶型為40到60平方米,目前已100%入住。
樹立好榜樣 引領新民風
“我們村能發展到現在,離不開劉支書。”村支書劉光興是村民眼中的“能人”,他自36歲開始擔任本村村主任到現在的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持續在村工作近30年。
作為一名連選連任的縣人大代表、基層黨員干部,多年來他始終懷抱著一顆赤子之心,心系全村群眾,關注弱勢群體,積極謀劃全村經濟社會發展,時時刻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以優異的成績贏得了上級組織的充分肯定和全村廣大干部群眾的普遍好評。軍壩村連續16年獲得全鎮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第一名,他曾獲“陜西省勞動模范”,多次被省市縣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個人和優秀人大代表等榮譽稱號。
劉光興作為一名老黨員,心系村上發展,干事具有前瞻性,始終以超前的理念帶領村班子和全村群眾不斷前行,使軍壩村的經濟社會各項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當前鄉村振興關鍵時期,軍壩村為全鎮甚至全縣各村發展帶了個好頭,樹立了典型。
黨員干部做表率,齊心協力抓發展。在當前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作為漢陰縣鄉村振興示范村之一的軍壩村,在以村黨總支書記劉光興為代表的村干部的帶動下,全村民風村風淳樸,社會風氣日益好轉,為全村全鎮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放眼當下,一幅產業旺、鄉村美、群眾富的美麗畫卷在軍壩村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