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琪雅 蘇凌云
在推行“三聯”工作機制中,漢陰各鎮依托資源優勢,采取以強帶弱、先富帶后富的方式,將村和村、村和企業之間結成聯建對子,實現互利共贏。
眼下正是釀酒期,位于雙乳鎮三同村的頤品莊園一片繁忙景象,村民們正在整理運送來的拐棗。雙乳鎮三同村村民王家庭,在莊園務工一天能掙將近100元,干活不算累,家里人也很支持。
在三同村和玉河村,有土地資源、勞力資源,但是缺乏發展項目,缺少技術支持,導致產業發展落后,而頤品莊園也正面臨原材料供應無保障問題。三同村黨支部聯合玉河村黨支部與頤品莊園公司建立“村企”聯建對子后,聯建各方共同商討,按照“就近取材、帶富鄉親”的思路,流轉閑置荒坡、林地,用于種植拐棗等釀酒原材料,并在兩個村分別成立產業專業合作社,打造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聯盟,帶動了村集體、涉農企業和農戶三方受益。
兩個村之間共創發展環境、共用技術人才、共享發展成果,提升了經營理念、農業產值、管護技術,建立了穩定的銷售渠道,村集體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也提高了企業生產效益,擴大了企業產出規模,有力推動雙乳鎮打造“中國拐棗酒文化之鄉”。
“我們是今年成立的新班子,玉河村是老班子隊伍,以老帶新,他們給我們傳授了很多工作經驗。‘三聯’工作機制開展以來,頤品莊園給我們教技術、促銷路,我們的拐棗產業規模化發展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帶動務工200余人次,每畝地平均增收800余元。”雙乳鎮三同村黨支部書記熊波說。
雙乳鎮以拐棗酒聞名,而在澗池鎮,通過村村聯建,也讓漢陰地道的稈稈酒催生出了經濟效益。澗池鎮發展前列的西壩村與較為落后的馬鞍橋村聯建后,整合資源、開發利用,精心謀劃產業發展。
澗池鎮馬鞍橋村黨支部書記沈成介紹,西壩村地處集鎮,土地資源稀缺,而馬鞍橋村屬于山區,地廣人稀,兩個村集體按30%的比例投資,能人大戶投資40%,在馬鞍橋村建立硒地釀造有限公司,通過“三聯”工作機制,兩個村實現了集體收益、群眾利益、產業效益三贏的局面。
近年來,公司收購村上種植的甜稈、大米、甘蔗約15萬千克,生產成品酒近1.5萬千克,實現毛收入150萬元,帶動了周邊群眾增收受益。與此同時,兩村聯建了紅桃、生態養殖、康養民宿產業項目,通過各自成立勞務公司,精準對接用工需求,吸納馬鞍橋村勞動力成功就業,鼓勵能人大戶在西壩村經商辦企業。
“我們村上沒有的資源,馬鞍橋村有;馬鞍橋村沒有的資源,我們村這里有,這樣就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我們總結的經驗就是,兩個村在鄉村振興中會繼續聯系更緊密,配合更密切,共同實現鄉村振興。”澗池鎮西壩村黨支部書記謝小春言語間忍不住的興奮。
在“三聯”工作機制的推動下,縣、鎮、村、企緊密聯系,互幫互助,實現了黨建工作上水平、特色產業有規模、旅游經濟有進展的目標。“黨建是抓手,服務發展是目的,推行‘三聯’工作機制,出發點是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落腳點是倒逼基層黨組織把重心放在促鄉村振興、抓發展上來,通過支部結對聯建,促進優勢資源效益化、特色產業規模化,真正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實現群眾共同富裕。”漢陰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馮子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