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謝剛 龔明輝
2021年1至11月,月河流域漢陰縣雙乳鎮三同村出境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綜合評價為地表水Ⅱ類,達到了水功能區劃要求。大氣環境綜合指數同比下降14.1%,PM10同比下降13.0%,PM2.5同比下降3.4%,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空氣質量在陜南地區32個縣(區)中排名第16名,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居陜南32個縣(區)第一。
秉承“生態立縣、循環發展”的工作理念,漢陰縣把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加強縣域生態環境保護擺到重要的位置抓實抓好。縣委、縣政府始終扭住生態改善的“牛鼻子”,定期研究解決重點工作,縣領導既掛帥又出征,堅持定期調研檢查、現場辦公,深入基層一線、重點領域、重點企業,著力解決重點難點、與群眾密切相關的生態環境問題,全縣形成了上下貫通、部門聯動、群策群力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格局。
針對月河水質不能穩定達標、大氣環境質量全市排名持續靠后兩個突出環境問題,漢陰縣緊緊圍繞科學精準治污、依法治污兩條主線,探索出符合自身實際的治污模式。
為確保科學精準治污,把有限的財力用到“刀刃”上,漢陰縣政府聘請專家團隊,對全縣生態環境問題進行研判,按照專家組指導意見,全面實施以縣城和集鎮污水處理體系、農村污水處理體系、月河村級排污口收集體系為中心的三大體系徹底治理污水。累計投資2.9億元,建成縣、鎮級污水處理廠9家,日處理污水能力達到2.8萬噸,在全市率先實現鎮級污水處理全覆蓋。
為破解農村污水量大面廣的難題,該縣每年統籌整合項目資金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村廁所革命,在全縣鎮村因地制宜推行“大三格糞污處理+濕地池”、“小三格式+資源化利用”、單戶改廁二級處理三種模式,逐步建立完善了農村污水處理體系,全縣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組織環境執法人員對月河兩岸所有排污口拉網式實地排查,投入資金5000余萬元,啟動建設月河沿線排污口污水收集整治項目,計劃新建污水管網29公里,將115個排放口全部接入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后集中處理達標排放,真正實現“不讓一滴污水進入月河”。
好的環境是管出來的,對全縣建設工地全面實行“紅黃綠”牌管理制度,積極推行“互聯網+現場管理”模式,嚴格落實施工工地“六個百分之百”和揚塵治理十六條措施。同時強化日常執法監管,對發現存在安全隱患或揚塵治理工作不力的施工項目及時下達整改或停工通知,對嚴重違反施工規定及揚塵防治相關措施落實不到位的企業依法進行通報、頂格處罰。
面對成績,漢陰人欣慰而自知,在全市生態環保工作中我們依然是追趕者。全縣將繼續秉承 “不讓一滴污水進入月河、不讓一掛花炮污染漢陰天空、不讓一處秸稈垃圾露天燃燒、不讓一處建筑工地塵土飛揚” 的目標,緊盯兩條治污主線,扎實開展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全力為全縣“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