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武衛國 陳超)為適應縣域經濟蓬勃發展、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市場結構持續優化,漢陰縣結合縣域經濟發展,繼推行市場監管“232”工作模式后,創新推出“四色動態監管”,全方位促進基層市場監督管理工作提質增效,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分色分區,“四色”分類標記市場主體成效顯。為提高監管水平和效率,做到市場主體精準識別,靶向監管,以食藥特行業特點和風險等級高低為評定依據,以“綠黃橙紅”界定從低到高安全風險等級對市場主體進行“四色”分色標記,暨綠色為市場主體一般經營戶,體現主體活躍度;黃色為經營范圍涉及食品、藥品、特種設備或金融業務的市場主體;橙色為逾期兩年未年報,信用有問題、被處罰或聯合懲戒過的市場主體;紅色是經營異常、處于歇業或停業狀態的市場主體。全縣共有市場主體2萬余家,其中:綠色11000余家;黃色7000余家;橙色750余家;紅色1900余家。經“四色”標記后,重點突出,對日常監管工作重點一目了然,基層日常監管工作效率提升、井然有序,成效明顯。
分類監管,不同措施突出監管重點和頻次差異。在“四色”分色標記的基礎上,根據“四色”市場主體監管特點分別探索實行不同的精細精準管理服務措施。在以綠色即低風險市場主體中重“服務”,結合“雙隨機、一公開”,每年按1%的比例抽查檢查,形成監管服務“無處不在,無事不擾”的工作模式。在黃色暨中風險市場主體中重“監管”,實行A、B、C三級動態分級風險防控管理,按時間節點實施全覆蓋檢查;對超過50人集體聚餐規模的單位,結合各類專項整治行動提高檢查和抽查比例。橙色標記的市場主體中重“執法”,突出實行“四個最嚴”監管模式,加強監管、嚴格執法;重視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開展回頭看,形成閉環管理,確保百分百消除安全隱患;發現的問題線索一律做到有臺賬有檢查有監管有立案有結果。紅色標記的市場主體以“服務”為主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特別是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停工停產、發展有困難的企業,做到主動聯系、加強宣傳、積極服務,著力幫助其恢復生產經營活動。不同措施的分類監管進一步健全了基層監管服務體系,提高了監管水平,突出了“服務、監管、執法”重點和頻次差異。
動態監管,引導市場主體誠信經營,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在分色區分和分類管理的基礎上,漢陰縣進一步落實動態管理模式,哪種顏色的市場主體在日常監管中產生變化,實行顏色可動態調整變更。暨在日常檢查中發現存在安全問題或接到投訴經查證屬實,可逐級或越級調高顏色,并提高風險等級、增加檢查頻次。高風險市場主體在相關問題整改到位半年后,經檢查不存在其他問題時可自主申請變更回綠色或黃色主體。時刻做到“紅色重點關注、橙色特殊關注、黃色特別關注、綠色門兒清”,確保出現特殊情況時能反應迅速、處置得當、精準監管、精準關注并為其提供精準服務,不斷提高基層市場監督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同時,探索實行因信用問題產生的紅色主體信用修復機制,結合市場監管“232”線上線下工作模式,全力推進“放心消費”創建,引導企業誠信經營,自覺履行社會責任,讓創業者重拾信心,不斷重振實體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走出一條新形勢下務實管用、高效運轉的無死角市場監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