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朝平 張輝
作為易地搬遷集中新型社區,漢陰縣澗池鎮紫云南郡社區共安置易地搬遷群眾692戶2688人。自社區成立以來,澗池鎮以蘇陜協作為牽引,推動基層黨建與社區治理深度整合,不斷探索搬遷群眾實現致富增收的后續文章,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就業”目標。
面對2688人的吃、住、就業等民生問題,澗池鎮黨委一班人集思廣益、廣納良言,成立紫云南郡社區支部,配齊配強支部一班人。在持續抓強黨支部引領力的同時,以建強政治功能強、支部班子強、黨員隊伍強、作用發揮強的“四強”黨支部為抓手,確保與群眾“最后一公尺”及時暢通。
同時,尋求突破口,與相鄰樅嶺、五星、中營、沙壩、仁河5個村黨支部結對聯建,將廣大社區群眾牢牢焊接在產業鏈上。今年在樅嶺、沙壩通過蘇陜協作項目投資370萬元建成5000多平方米現代化育苗基地,為700畝蔬菜大棚提供優質種苗。至目前,專業合作社共吸納社員660多戶,投資1200萬元,流轉土地1000余畝,建立標準蔬菜大棚453個,成為集果蔬種植、批零銷售、技術培訓為一體的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年產果蔬135噸,銷售收入183萬元,解決社區安置戶勞動就業1100余人,人均增收1萬元。
搶抓易地扶貧后續扶持、蘇陜扶貧協作等機遇,緊扣產業就業、文化教育、民生等重點領域,先后實施蘇陜扶貧協作項目3個,累計投入1370萬元。按照引鳳先筑巢的思路,大力培育勞動密集型產業,緊鄰社區規劃建設手工編織產業園,一期占地35畝,建設廠房6幢6500平方米,引進藤編、制衣和電子加工企業共4家,開發產品40余種,產品暢銷陜西、四川、天津、湖北等地,同時遠銷歐美國際市場,實現年產值1140萬元,累計實現搬遷群眾就業400余人。
在蘇陜扶貧協作項目支持下,新建南郡社區幼兒園,總投資1500萬元,其中蘇陜資金300萬元、后扶資金500萬元,解決了居住群眾小孩就近入園問題。
轉換思路,引領兩家藤編企業通過“社區工廠+家庭車間”模式運轉,廠房用于培訓生疏工,培訓合格后,工廠將工具、材料送到家中,群眾利用日常時間、閑暇之余就可在家自行編制,編制好后工廠統一回收,按件付酬,部分群眾空閑時間也能增加經濟收入。
依托社區居委會、農業園區、社區工廠三大載體,解決群眾后顧之憂,保障搬得出、快融入、能就業。通過蘇陜扶貧協作的傾力支持,實現了“有業安置”與“有土安置”并舉,有力解決了穩定增收、后顧之憂的問題。
從“十三五”合作建成的“東風村蜜蜂養殖及深加工項目、東風產業發展項目、溧陽三黃雞養殖項目、南郡社區幼兒園”等,到今年“仁河獼猴桃育苗基地配套設施、樅嶺村紅薯產業園配套設施項目、蔬菜保供基地樅嶺村示范園區、南郡社區工廠”等一大批合作項目落地生根,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實惠效益,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發展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