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雄 徐平 沈鑫
外向型經濟發展新高地、生態建材院士工作站……一系列頭銜,見證了漢陰縣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漢陰經開區)高質量發展所取得的成效。啟動建設12年來,漢陰經開區歷經起步建設期、轉型升級期、跨越式發展期,如果說以前的漢陰經開區是改革的試驗田,那么今天它所要擔當的,就是漢陰縣高質量發展的“開路先鋒”。
十年“鑄劍”,只為“筑巢引鳳”。自2009年獲批至今,漢陰經開區的軟硬件配套設施先后從“三通一平”“五通一平”到如今的“七通一平”,搭建起了產業項目承載平臺。截至2020年底,漢陰經開區累計籌集資金6.3億元,建成企業標準化廠房24.2萬平方米;出臺的“兩免一減”政策,成功吸納培育永春富硒食品、商典鹿業、小背簍食品等21家企業,廠房出租率達100%;390套公租房解決了企業職工的吃住難題,配套建設的黨群服務中心、勞動糾紛調解中心等設施,不僅豐富了職工的業余生活,也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
為減少企業自行投資,優化資源高效利用,漢陰經開區專門建成食品檢測檢驗中心和信息數據服務中心,為“智慧經開區”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14千米集中區內循環雨污分流路網,2座污水處理站、2座天然氣門站,給排水、電力架設、通訊設施及綠化靚化工程、天眼工程等公用配套設施陸續建成投用,水、電、路、訊、氣等要素,均能夠達到企業入駐的實際需求。10萬平方米的溧漢產業園和在建的“智慧經開區綜合管理平臺”正式投用后,屆時可通過建立集中控制平臺,將給排水、變配電監視、應急調度、公共照明、信息發布、能耗計量等各智能設備系統進行集中控制管理,從而實現“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系統聯動”“優化運行”的目標。
截至2020年,漢陰經開區入駐企業169家,從業人員11156人,工業產值129億元,占全縣工業產值總量的83%。其中外貿型進出口備案企業23家、外資企業1家、國家級高新企業3家;企業申請發明專利57件,申報國家品牌1個、省級品牌9個、市級品牌42個。該區以新茂生物、華曄藥業、盛發魔芋等企業為龍頭,做強做優大米高端衍生品、富硒功能食品、高端健康食品等產業,培育一批綠色食品品牌,實現生態富硒食品產業精品化、高端化發展。同時,以生態富硒食品提質增效為重點,探索“食品+”融合發展新模式,推動生態富硒食品與農業、文化、旅游、康養等深度融合,帶動富硒功能農業、文化創意、文旅康養等新業態發展,構建大健康產業體系。
12年來,漢陰經開區堅持循環發展、鏈式發展、融合發展理念,改變產業單打獨斗、孤軍奮戰的狀態,圍繞入園企業之間的互補和“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吃干榨盡”,推動企業內部小循環、企業之間原料中循環、產業要素流動大循環,實現基礎設施共享、資源節約利用、廢棄物循環回收、污染物達標排放的目標,同時依托全縣10萬畝水田、40萬畝耕地,大力發展種養殖業,作為經開區龍頭企業的原料基地,為富硒產品加工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產業的高度,決定了發展的高度。12年來,漢陰經開區圍繞產業鏈、驅動創新鏈、完善政策鏈、對接資金鏈,促進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形成富硒食品、新型材料兩個百億主導產業集群。同時,著力建設“四大產品體系”,即以陜澳中醫藥產業園、世茂生物等企業為龍頭的生物醫藥產品體系;以天元科技、佳佳樂陶瓷等企業為龍頭的新材料產品體系;以包裝飲用水、飲品、豐水源智能水處理設備研發生產為主的涉水產品體系;以電子穿戴、智能安防、醫療儀器研究生產為主的電子終端信息產品體系。無限的發展潛力、完善的服務配套,讓企業活力升級、實力蛻變。
聚焦創新驅動,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圍繞培育主導優勢產業,狠抓招商引資……如今,漢陰經開區正在著力打造產城一體化融合發展的“漢陰經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