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徐 雯)漢陰縣針對鄉村學生比重較大,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孩子較多,且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重要時期等客觀實際,圍繞構建“全員育人、全心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探索推行“223”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力推動全縣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再上新臺階。
制定“雙目標”,解決“做什么”的問題。該縣堅持事前預防和解決問題雙管齊下,一方面堅持預防發展為主,另一方面堅持問題解決為要。以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為主要目標,通過團體輔導、心理活動課、心理游戲、心理情景劇、專題講座等方式,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心理、人格積極健康發展,最大程度地預防可能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指導各學校在開學初制定符合校情的危機干預預案,配備專業心理健康教師。針對中小學生群體中出現的個別心理障礙問題,及時進行干預解決,并嚴格保護學生隱私;對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及時識別并轉介到相關精神衛生中心,確保早發現、早評估、早治療、早康復。
開辟“雙途徑”,解決“誰來做”的問題。探索推行“雙線四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確保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覆蓋、見實效。一條線是圍繞誰來抓統籌,成立漢陰縣教育體育和科技局心理健康和家長學校建設指導中心,規劃和指導全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行教體科技局局長、分管領導、業務股室、專家委員會四級負責制,研究制定和督導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關政策措施。一條線是圍繞誰來抓落實,實行校長主抓、分管校長負責、班主任具體實施、科任教師協同配合的四級工作機制,責任到人,任務到崗,確保事有人做,能做好,有成效。
用好“三平臺”,解決“怎么做”的問題。圍繞破解全縣中小學校心理教師資源不足、團隊專業化水平不高、基層教師工作繁重等問題,創新打造“三個平臺”,推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一是打造線上線下平臺。在線下,堅持“開齊課程、開足課時、開好課堂”,每周1課時列入課表,由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或班主任承擔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任務。在線上,通過心理微課、直播微課等多種形式,進行線上心理健康課程。實行“一生一檔”,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對入學新生進行心理測評,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為心理問題的預防發展和問題解決提供科學依據。二是打造專業發展平臺。相繼招錄心理學專業教師30余名充實到各中小學校,不斷提高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專業化水平。引導全體教師科學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豐富心育內容,將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使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三是打造高校引領、醫教結合平臺。組織專家學者、教研人員、一線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研究交流,加強同清華大學積極心理指導中心校友聯誼會和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的合作聯系,強化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班主任的專業化培訓,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學化水平。同時,加強同各專業精神衛生中心的合作,做好嚴重心理問題學生的轉介工作,全面提升心理危機識別精準度、干預有效性和轉介順暢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