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凌功
近年來,漢陰縣鐵佛寺鎮通過“三聯”機制,發展壯大產業,激發鄉村發展活力,提高干群發展積極性,獲得了“全市脫貧攻堅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安坪村地廣人稀,很多村民都住在山上,種點玉米和蔬菜,靠近河流沿岸的種點水稻,一年糧食是夠吃了,但賺不了啥錢,所以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外出務工。”安坪村黨支部書記張明明說。
只有把產業做大做強,才能真正讓群眾增收致富。面對產業散、小的現狀,該鎮通過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工作機制,將全鎮劃分為4個產業片區,通過黨支部引領,實現區域性產業聯盟和生產資料資源共享,將全鎮松散產業擰成一股繩。
“我們村的香椿產業規模有10萬平方米,還好鎮上推行‘三聯’工作機制,讓產業規模較大、銷路較廣的安坪村和李莊村幫助我們找銷路。每斤鮮香椿根據品相能夠賣到5到8元,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長溝村黨支部書記張明霞說。通過“三聯”工作機制,該鎮的獼猴桃、蠶桑、香椿、花椒4大特色產業持續壯大,截至目前,共建設產業園區約333萬平方米,組建各類產業合作聯社3個,成立臨時黨支部3個,初步實現了支部建在產業鏈上的目標。
“包聯”激發新活力。四合村是該鎮集鎮所在地,主導產業是桑樹種植和蠶繭養殖。今年7月,市工信局(國資委)作為四合村市級幫扶部門,選派了第一書記和幫扶工作隊員。第一書記陳益國上任伊始就主動了解村情,參與全村的產業發展。并積極聯系市工信局給予支持,從規劃和技術等多個層面指導四合村發展蠶桑產業,爭取輻射帶動聯建的高峰、雙喜等黨支部。
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四合村、雙喜村、高峰村充分利用閑置的產房進行工廠化養蠶50張紙,累計收益40萬元。下一步,四合村計劃充分發揮聯建中心作用,聯合聯建支部新建蠶桑烘繭灶,開發蠶絲產品、桑葉制品等。
陜煤物資集團已經幫扶集中村5年了,集中村在該集團和縣財政的傾情幫扶下,從出名了的落后村變為主導產業明確、資產收益豐厚、班子戰斗力強的先進村,多次獲得了市、縣的表彰。陜煤物資集團新派第一書記毛君平在幫扶過程中幫忙聯系銷售產品,積極參與防汛防滑工作,幫助轉移和安置群眾。同時,他還計劃打造一個全鎮產業銷售的平臺。除了省市縣三級幫扶部門的主動幫扶,蘇陜協作也為該鎮經濟發展添了活力。在蘇陜協作的項目資金支持下,今年花椒烘干房、香椿冷藏庫等一大批急需建成產業基礎設施陸續動工。
貼心服務換來了群眾的滿滿好評。“現在的干部比我們的親人還親,幫助我們轉移,給我們安排住處,還有熱飯吃。”此次的轉移群眾洪時秀說。
面對8月以來連續的強降雨過程,該鎮依托“321”基層治理模式,充分動員全鎮116名網格員、532名黨員干部,全面參與防汛防滑和生產自救工作,有效保障全鎮群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