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黃漢林)近年來,漢陰縣漩渦鎮以黨建引領“321”基層治理模式工作為抓手,通過劃網格、組隊伍、提風氣、建機制,全力推進“321”基層治理模式工作落實落地落細,有效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突出黨建引領,讓支部能力“提”起來。強化鎮黨委“軸心”作用、村(社區)黨組織“紐帶作用”、基層網格“觸角”作用,讓基層黨組織建設與基層治理有機銜接,把黨組織建在網格上,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的作用,不斷建強組織體系,延伸組織觸角,為農村無職黨員搭建發揮作用的平臺,截至目前全鎮已建成40個網格黨小組。同時將各類村級組織法人和“三線”人員均置于村黨組織的領導下,把擔任“三線”人員作為培養村干部的重要途徑,不斷提升村級黨組織的創造力、戰斗力和凝聚力。
突出基層基礎,讓網格隊伍“強”起來。“我們村‘三線’人員分布全村7個組,為助推全村開展疫情防控、矛盾糾紛化解、反電信詐騙宣傳等工作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堰坪村村支書黃發艾介紹說。“321”基層治理模式,以“三線聯系”為紐帶,以“兩化管理服務”為路徑,以“鄉村治理平臺”為支撐,健全高效治理體系。全鎮按照“就近就便就親”的原則,每個基礎網格按不超過30戶120人的規模共劃分出497個網格,并設立“321”網格長783名。網格長充分發揮自身職能職責,將政策宣傳、糾紛調解、事項代辦等全部納入網格,真正實現了“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
突出共建共享,讓社會風氣“好”起來。“在鎮黨委政府的組織下,通過為今年的準大學生舉辦集體升學禮儀式,簽訂《拒辦升學宴承諾書》,大力發揚了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一位準大學生家長對這個做法贊不絕口。緊盯當前的疫情防控、新民風建設等重點工作,全鎮21個村(社區)因地制宜制定完善了《村規民約》,成立了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等社會組織,通過道德評議會評選出“紅黑榜”等形式,有效激勵群眾崇德尚美,見賢思齊。同時大力推廣優良家風家訓,切實推進了移風易俗,通過組織開展“好婆婆”“好媳婦”“脫貧先進”等各類評選活動,把身邊的凡人善舉挖出來、評出來、講出來,把群眾的榮譽感上進心激發出來,正確引導群眾自治向善向好,營造出了良好的社會風尚。
突出提能提效,讓治理效果“實”起來。漩渦鎮積極推行“干部說法說政策、群眾說事說心聲、大事要事民主協商”的“兩說一商”工作機制,通過搭建“群眾說事室”和“心理咨詢室”平臺,讓來訪群眾有地可說、有理可說。“村上遇到大事要事需要做決策的時候,就會組織我們這些村民代表去開會,這些年我們對村上的工作還是蠻了解的。”茨溝村的村民代表謝光培說道。通過民主協商做到了開放說事、民主評事、科學定事、合力干事,有效破解了鄉村治理中存在的干群之間相互不理解、農民集體意識淡薄等難題。同時堅持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三調聯動”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綜治中心網格員和“三線”人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的作用,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網格、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今年以來,漩渦鎮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45件,為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供了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