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5日以來,漢陰縣漢陽鎮先后經歷了8月22日、28日和9月3日多次強降雨。該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抓實抓細“人盯人防搶撤”防汛減災措施,全鎮累計轉移群眾800余人次,上演了一幕幕大災面前的大愛轉移,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動員:堅決克服麻痹僥幸心理
“過兩天要下大雨,你們提前把東西收拾好,我到時候來通知你們撤離。”天池村黨支部書記吳大魁,在對該村三組地質災害點的8戶監測戶開展防汛撤離動員時說。
“王諧友、張寬誤你們兩個,我已經和你們女兒聯系好了,一會找人來接你,把東西收拾一下。其他幾個人住到村上的幸福院里,床和被子都給你們準備好了。”天池村監委會主任吳增祿對居住在該村四組安置點,需要提前撤離的6位老人說。這是該鎮廣泛開展提前轉移危險點群眾的一個縮影。
該鎮發動鎮村黨員干部、“321”網格長等力量,對全鎮受山體易滑、水位上漲、房前屋后垮坎等可能存在隱患的農戶進行了全面摸排研判,建立完善臺賬,對居住在危險區域的群眾逐戶逐人落實安全責任,確定撤離地點、制定撤離路線。同時,堅決克服麻痹僥幸心理,密切關注雨情水情汛情變化,對其中有地質災害隱患和受洪水威脅的鰥寡孤獨、老弱病殘、“三留守”等特殊人群,在強降雨來臨前果斷及時組織提前轉移,為迎接連續強降雨天氣做足了準備。
撤離:這是黨員應該干的
七旬獨居老人林明澤家住白廟村最偏遠的后溝,鎮干部彭后國在幾個人的幫助下,將老人穩穩地背在身上。包村干部楊博超在后面扶著老人并為他倆打傘,就這樣冒著大雨,將老人轉移到村部安置點。老人被平安轉移后,心里很感激,“我這條腿是老寒腿,一到下雨天就不舒服。你們能背著我過河,共產黨的干部就是我的親人。”老人動情地說。楊博超對老人說:“這是我們黨員應該干的,以后有啥困難就找我們!”說完,顧不上休息,又和村干部一起冒雨投入到全村防汛搶險救災工作中。
該鎮對行動不便的老人主動上門接送,對腿腳不便的背著過河,幫忙背東西,做到受威脅群眾第一時間轉移安置、救援力量第一時間搶險救人。“群眾安全了,我們就安心了!”鎮黨委書記李澤民說。
保障:妥善安置見真情
“現在的干部真是好呀,照顧我們吃照顧我們住,這邊吃的比我在屋里都好,頓頓都有肉,我來了幾天都吃胖了呢。”天池村三組轉移到安置點的羅時銀說。
“今天大家在一起包餃子、唱歌、聊天挺開心的,轉移到這的大多都是老年人,這樣他們也不感覺無聊了。”小區負責轉移群眾生活的工作人員說。
當天,在漢陽鎮天池家園小區臨時安置點,鎮村干部及轉移群眾分工協作,你洗菜,我剁餡,你搟皮,我來包,大家團坐在一起包餃子,好不熱鬧,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開心的笑容。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不一會熱騰騰的餃子就盛到了轉移群眾面前,大家吃著、聊著、笑著。
該鎮在安置點對轉移群眾采取“人盯人”的方式,落實網格化管理責任,24小時為轉移群眾提供熱水熱飯,確保轉移群眾有人管、有飯吃、有衣穿、有地方休息,妥善解決受災群眾實際生活困難,用真情服務溫暖人心,堅決防止轉移撤離群眾回流,直至危險解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