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敏 張玉 李雪
時下,在漢陰大地,隨著一批招商項目有序落地建設投產,一幅幅熱火朝天的建設畫面,一處處緊張忙碌的生產場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廠房,處處響動著鏗鏘前行的發展聲音。
今年以來,漢陰縣以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為主線,緊緊圍繞資源優勢和產業布局,不斷創新招商方式,增強招商實效,做大做強縣域經濟。上半年各級各部門共招引各類項目共42個,深圳深港智能電子產業園、陜澳中醫藥產業園(一期)、陜西華電漢陰200兆瓦農光互補光伏發電、年產100萬塊滑板加工、五一牡丹休閑農業建設、年產500噸紅茶建設等一批項目相繼落地,累計接待浙江、福建、山東、江蘇、四川、陜西、深圳、北京、上海、青島、蘭州等地客商42余人次前來實地洽談投資。
健全機制 構建招商大格局
“招商工作要想取得突破,一定要‘走出去’,主動‘捕捉’信息,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機會進行招商,這樣才能將客商們‘請進來’,把項目引進來。”縣招商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說。
漢陰縣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招商戰略,將小分隊招商作為今年拓展招商渠道的重要途徑,組成兩個招商小組,分別負責廣東區域和江蘇區域的招商工作。今年,縣主要領導帶領招商小分隊到上海、深圳、東莞、常州、揚州、杭州、南京、泉州、武漢、西安等地與商協會、企業進行了14余次考察對接和宣傳推介,在富硒食品、冷鏈物流、毛絨玩具、箱包生產加工、電子線束、生態旅游等項目達成投資意向。
把握一切機遇,精心組團參加了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第三屆“鎏金銅蠶”與開放發展大會、安康市名優特色產品走進江蘇(蘇州)、浙江(溫州)暨重點合作項目推介、漢陰油菜花旅游季等活動,在大型活動中共簽約項目12個,簽約資金28.22億元!
依托資源 推進特色招商
在沒有明顯區位優勢,沒有大中城市輻射、沒有國有大中型企業支撐的客觀條件制約下,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重點圍繞“1533”發展戰略及大米高端衍生產品鏈、富硒功能食品產業鏈、新型材料產業鏈、現代文化創意產業鏈等四個“百億產業集群”開展招商,利用已引進企業的資源,廣泛捕捉投資信息,促進形成產業集群。
敞開懷抱,擴大招引“朋友圈”。東方新希望集團的百萬頭生豬生態循環養殖全產業鏈項目已經在漢陰確定項目點7處,項目建設整體推進順利;引進的四家智能終端電子設備制造企業均已開工建設;陜澳中醫藥產業園項目涵蓋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研發、加工、檢測中心、藥品獨立倉系統,建設內容涵蓋中藥材專業交易區、現代物流區、文旅商業等項目推進順利。
提升服務 助推項目落地生根
“在項目籌建與建設過程中,漢陰縣的服務給我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與保障,手續審批方便快捷,交通也比較便利。正是有了這些優質、高效的服務,我們項目才得以順利投入建設。”漢陰縣新融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才斌如是說。
政策引導,激發企業延長產業鏈,優化投資政策,修訂出臺了《漢陰縣加強招商引資促進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試行)》,按照項目簽約協議約定,對新落地的兩個電子產業園企業兌現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補貼資金,既減輕了企業經濟壓力,又營造了良好的投資氛圍。為新落地的陜澳中醫藥產業園、電子產業園、陜西地電及外資企業幫助辦理各類審批手續。加強落地投產項目跟蹤服務,為盛發魔芋、華曄植物藥業、佳佳樂陶瓷、漢隆礦業、幸福農業等企業在運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組織相關單位召開協調會、推進會,帶領企業外出招商、包裝策劃企業招商項目并發布招商信息等多種方式,為企業排憂解難,優質高效的營商環境受到企業的高度評價。
優化服務,在項目建設中全面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對項目審批、建設、發展等全程跟蹤服務,嚴格兌現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及時幫助解決融資、土地等方面難題,切實為客商提供“保姆式”服務,形成了親商安商穩商富商的良好投資環境,在全縣范圍內掀起一場招商引資、創業興縣的新高潮,為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