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柳楊 王文藝
漢陰縣雙乳鎮江河村曾是雙乳鎮唯一的貧困村,有相應的項目資金支持。江河村在5組發展了50畝小龍蝦,效益不錯,但是土地資源有限,想擴大規模,沒有多余的地方。
“過去你搞你的、我搞我的,結果是好的好、差的差,最終的結果是好的做不大沒后勁,差的追不上沒干勁。”雙乳村有荷塘、沒資金,被列為軟弱渙散黨組織后,群眾意見大、干部沒動力。看著江河村捧回省級標準化示范黨組織的獎牌,雙乳村干部十分羨慕的同時,迅速產生了“三聯”的想法。
集鎮社區黨支部是易地扶貧搬遷黨組織,班子整體較為年輕、思想活躍,搬遷后續扶持資金量大、勞動力豐富。何不抱團發展、優勢互補,實現多贏?3個黨支部書記一拍即合,探索出依托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共享“三聯”工作機制促進園區企業與新型集體經濟之間抱團發展的模式,將農業專業合作社作為產業承載的主體,提高農業生產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程度,激活農村土地、人力、資本等資源,真正將鄉村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
通過支部聯建,3個黨支部立足優勢,實行隊伍共管、活動共推、制度共促,相互取長補短,建強基層堡壘。為選準產業,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對適宜當地發展的產業前景、市場形勢、資源優勢等進行考察和分析,最終確定發展“荷蝦共養”產業項目。同時,進一步深化監督機制,支部之間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建立人才交流聯系制度,從骨干黨員、產業大戶、致富能手中優選4名后備干部到村定崗鍛煉,破解村干部隊伍老齡化、青黃不接問題,將后備干部對口互派掛職鍛煉,讓后備干部同時接受2個村黨組織的管理和培養,有意識地交任務、壓擔子、提要求,增強其處理繁雜村務工作的能力,讓他們在復雜崗位上經受考驗,在實踐鍛煉中豐富閱歷,增長見識,加快成長。
產業聯盟,實現協作共贏。雙乳村和集鎮社區聯合成立硒蓮農業專業合作社、江河村成立土特產合作社。3個支部班子成員每人投入5000元作為啟動資金,采取資金入股、土地資源入股、貧困群眾帶資入社等方式,籌措資金510萬元,共同發展“荷蝦共養”產業。實行統一品牌、統一價格、統一技術,分塊管理、分塊結算的“三統一、兩分塊”管理模式。為進一步降低產業風險,廣泛聯系,拓寬銷售渠道,與潛江水產公司簽訂協議“訂單銷售”,現在產值有440余萬元,支付群眾務工費30余萬元,180余戶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入社務工、帶資入股分紅等形式獲得穩定收益。
3個黨支部帶領干部群眾通過資源聯享,建立完善多元利益共享機制,想方設法解決土地、水源和技術、銷路等問題。共同聘請湖北小龍蝦養殖技術人員,實行統一技術指導、人員培訓和支付報酬,按畝產300斤以上提總產值10%作為技術分紅,共同解決小龍蝦養殖技術難題。
此外,3個黨支部帶領村民積極探索吸納市場主體參與擴大經營,確定了集體預留30%、成員分紅70%的發展運營思路。雙乳村利用村里長途司機打通了江浙市場,江河村通過幫扶企業陜煤集團開拓西安市場,集鎮社區通過外出創業就業人員進軍廣州市場。按照“農旅融合”發展思路,先后發展農家樂5家,聯建村利用各自優勢了解市場、銷售和價格等信息并及時共享,有效解決市場銷路問題。
雙乳鎮結合學黨史、開新局、辦實事,以“三聯”工作機制模式推動龍頭企業和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事實證明是完全可行的。有效地發揮了聚合作用,充分激活資本、技術與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實現了企業發展、產業壯大、集體增收和群眾致富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