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楊景勇 儲韜)為切實改善月河水質,漢陰縣通過建立“三大體系”徹底治理月河污水,保護水源地,扛牢壓實“一江清水永續北上”的政治責任。
建立縣城和集鎮污水處理體系。漢陰縣累計投資2.9億元,建成縣級污水處理廠1處、鎮級污水處理廠8處,日處理污水能力超過2.8萬噸,實現所有集鎮污水處理全覆蓋。同時,將全縣污水處理廠委托省水務集團運營管理,每年安排污水處理費用1000余萬元,基本解決了縣城和集鎮污水處理難題。
建立農村污水處理循環利用體系。近年來,該縣每年統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扶貧等部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1800萬元,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村廁所革命,建立完善農村污水處理體系。
在人員密集區主推“大三格糞污處理+濕地池”,連接分戶排污管網集中處理,處理后的污水接入農業產業園區進行水肥灌溉,實現資源化利用。在居住較為分散的地區主推“小三格式+資源化利用”,農戶自愿對化糞池采用三格式改造,為保證充分發酵,總容積控制在3至4立方米,糞便經無害化處理后農戶就近還田利用。月河川道、集鎮周邊則在農戶原有水沖廁所基礎上,增加1至2個小型沉淀池,污水通過集中管網排往集中污水處理系統,達到無害化衛生廁所標準。通過采取戶改廁、村收集、集中三格池處理的模式,全縣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建立月河村級排污口收集體系。為確保月河出境斷面水質達標,漢陰縣采取“長牙齒”的超常措施,對月河沿線所有排污口拉網式實地排查,共排查出月河兩岸出水口204處,需要整治排放口115處。該縣整合生態環境、住建、農業農村等部門項目資金5000余萬元,分7個標段實施月河沿線排污口污水收集整治項目,新建污水管網29公里,將115個排放口全部接入污水收集管網,就近收集到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再排放至月河。目前,該項目7個標段已全部啟動施工,8月底前主體工程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