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沈康
近日,走進漢陰縣觀音河鎮,田間地頭,山谷河畔,房前屋后,“T”字型水泥架桿星羅密布,架桿之間鋼絞線穿梭其中,從田的這頭連著那頭,鋼絞線上翠綠的獼猴桃藤條纏繞盤旋。
在該鎮藥王村獼猴桃產業園,架下一片忙碌的景象,幾名獼猴桃技術員正在指導村民們抓緊時間施肥、除草、剪枝、抹芽,獼猴桃田間管理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
“馬上就是獼猴桃開花的季節了,我們得趕在這之前讓它們‘吃飽喝足’,幸虧有了聯建村技術員的指導,我們300余畝獼猴桃才能管理的這么好。”藥王村黨支部書記李明強一臉笑意。藥王村獼猴桃產業發展的好勢頭得益于該鎮大力推行的“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的三聯工作機制,而李明強口中的“聯建村”是該鎮義興村。
藥王村黨支部連續多年榮獲市縣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榮譽,支部戰斗力強,是當地“明星村”,黨支部書記李明強也曾獲得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而與藥王村毗鄰的義興村,2019年因集體經濟薄弱、后備力量儲備不足等原因,被列為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村。
2020年,在全縣全面推行“三聯”工作時,觀音河鎮黨委為進一步鞏固提升義興村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成效,按照“大聯小、強聯弱”思路,引導藥王村與義興村進行支部聯建。
從此,兩個村黨支部定期走訪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學習新思想,交流工作思路,商討在組織建設方面難題,實現聯幫共帶、互學共促。
在相互走訪過程中發現兩村主導產業都是獼猴桃,義興村作為全鎮獼猴桃產業先行示范村,2017年就開始發展獼猴桃產業,2019年在全鎮率先實現掛果采摘,產業起步早、技術人才多、管理經驗豐富,獼猴桃產業搞得風生水起,但在合作社賬務管理上較薄弱,而藥王村獼猴桃產業起步晚,但合作社賬務工作管理規范有序。兩個黨支部商量決定在支部聯建的基礎上,擴大合作覆蓋面,將聯建工作拓展到產業發展、合作社賬務管理、技術人才、項目申報等方面,取長補短,帶動全域提升。截至目前,兩村共同召開聯席會議3次,解決工作困難10余個,發展獼猴桃700余畝,培育獼猴桃“土專家”4人。
藥王村獼猴桃產業發展是觀音河鎮“三聯”工作機制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本著“符合實際、方便有效、務實管用、能聯盡聯”的原則,該鎮黨委綜合考慮地域、資源、產業等多方面因素,引導全鎮7個村黨組織以支部聯建為基礎,跨空間、跨地域與縣直部門、企業精準聯建,在資源、技術、人才、資金上互聯互補,共建共享。交朋友、結親戚,最后變成一家人。聯建黨組織之間以簽訂聯建協議、共辦主題黨日、培育產業項目、解決困難問題、結成幫扶對子、開展觀摩等六項活動為切入,實現不同領域黨組織之間的信息共享、資源共用,聯合幫帶、抱團發展,凝聚起鄉村振興強大合力。
同時,鎮黨委牽頭,聯合鎮內6個主導發展獼猴桃產業的村組建獼猴桃產業聯合社,成立聯合黨支部,由鎮黨委委員擔任聯合社黨支部書記,村黨支部書記擔任聯合社支部委員,各村設立產業黨小組,建立了區域聯席會議機制,定期召開會議,協商解決獼猴桃產業發展中的具體問題,實現了產業發展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取暖”,提升了農村集體合作社抗風險和增收增效能力。目前,該鎮已成立產業聯合社1個,結成村村聯建對子4個、城鄉聯7個、村企聯4個。
“當前,全鎮已形成以強帶弱、優勢互補、抱團共進、整體提升的工作格局。下一步,將繼續以‘三聯’工作機制為抓手,發揮黨組織優勢,黨建引領區域化聯建,圍繞農產品產業鏈延伸以及農旅融合發展,科學劃分片區產業布局,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格局,以產業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壯大、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以產業興旺帶動鄉村振興。”觀音河鎮黨委書記李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