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劉勇)近年來,漢陰縣堅持分類施策,健全工作機制,加快推進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轉診體系建設,構建起縣、鎮區域協同的立體式救治轉診網絡,推動婦女兒童事業高質量發展。
強化保障,完善救治體系。縣政府投資2450萬元建成縣婦幼保健院產兒科住院大樓,單獨設立兒科病房、新生兒病室,并按標準配備了新生兒溫箱、輻射臺、CPAP無創呼吸機、心電監護、輸液泵、血氣分析儀等100余臺先進設備,醫院硬件設施條件得到全面提升。各醫療機構堅持“互聯網+醫療”,加強信息化建設,完成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轉診救治系統二期建設任務,建成數據服務云平臺和移動協同工作站系統,實現市、縣、鎮三級聯網,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轉診救治體系全覆蓋,有效提高了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的轉診救治效率。縣衛健局加強婦幼人才隊伍建設,每年籌集100萬元“衛生健康人才基金”,采取“引、培、學、育”方式,充實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人才隊伍,目前共吸納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9人,護士15人。
建立紅、紫、橙、黃、綠“五色”管理機制,增強危重孕產婦、新生兒救治能力。對首診篩查陽性的孕產婦在12小時內將相關信息錄入危重孕產婦及新生兒管理系統,按照“五色”管理要求對孕產婦進行妊娠風險評估分級,規范做好標識記錄。對評估為“黃色”及以上等級的孕產婦,嚴格做好孕產期保健、住院分娩和救治轉診工作。鎮(中心)衛生院應將危重癥孕產婦和新生兒就近轉診到縣級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并落實專案管理和風險防控。縣級救治中心把妊娠風險分級為“橙色”及以上等級的孕產婦作為重點人群納入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保證專人專案、全程管理、動態監管、集中救治,目前共利用轉診平臺成功救治危重孕產婦49人,向上級轉診40人,無孕產婦死亡現象發生。
強化培訓演練,推動服務質量、工作效率“雙提升”。縣衛健局結合“十百千”人才培訓,組織轄區助產機構從業人員參加救治轉診網絡線上集中培訓學習,提升其規范操作水平。突出平戰結合,分別開展市縣鎮聯合演練1次,縣鎮急救演練4次,轉診中心內部演練16次,有效增強應急救治能力。縣婦幼保健院牽頭建立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轉診網絡群,及時發布各類信息,交流工作經驗。同時,組織專家指導組對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轉診中心工作落實情況進行常態化督導檢查,不斷優化工作流程,提升危急重癥救治能力,全力保障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