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何冬梅)“這次獼猴桃種植技術培訓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以前只顧埋頭苦干,產量上不去也不知道啥原因,現在掌握了科學管護的方法,今年一定是個豐收季。”參加完獼猴桃種植技術培訓的果農王詩金說道。
3月25日,一場涵蓋獼猴桃栽植、修枝、嫁接、防蟲病害、田間管理等多個培訓內容的技術培訓,在漢陰縣觀音河鎮水田村如火如荼展開。本次培訓,由陜西佰瑞獼猴桃研究院專家擔任培訓講師,培訓內容按照“理論授課+田間教學”模式組織,全鎮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成員,獼猴桃種植示范戶及合作社務工人員共計100余人參加培訓。
發展產業是脫貧群眾持續穩步增收的重要支撐。脫貧群眾張益軍深有感觸。2017年以來,老張靠產業扶貧政策發展了1畝獼猴桃產業,收獲近2000斤,除去送給親朋好友的,賣了足足1600余斤,毛收入達8000余元,通過幾年的努力,張益軍一家順利實現了脫貧。
去年8月,一場外出參觀學習讓老張有了“心病”。他看到關中種植戶同樣的獼猴桃品種,畝產量在四五千斤左右,足足高出自己家一倍。“肯定是自己的管護技術不過關,能不能聘請專家來村里給大家上一課?”張益軍的想法很快引起了鎮村兩級的重視,一期又一期的獼猴桃產業種植和管護技術培訓班如期而至,參加技術培訓的群眾紛紛表示,有信心把獼猴桃產業搞得更紅火。
把產業發展技術培訓辦到群眾家門口,把農林科技專家請到農戶的田間地頭,以科技興農助推產業發展、引領鄉村振興。這是今年觀音河鎮“興產業、強經濟、富群眾”的總體思路。通過實用技術培訓培育更多懂農業、愛農業的“田巴式”,讓科技興農與產業發展實現“無縫連接”。
據悉,觀音河鎮目前種植獼猴桃產業2500畝,是該鎮帶富群眾的支柱產業。為確保轄區群眾走開科技興農的路子,持續激發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今年開春以來,該鎮緊盯群眾需求和時間節點,廣泛開展技術培訓。截至目前,組織開展獼猴桃技術培訓班6場次,組織外出參觀學習2次,受益人次500余人,覆蓋6個村2500余畝獼猴桃園區,為轄區產業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