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牛偉成 吳菊花)環境好方能聚人才、方能引企業、方能助發展。近年來,漢陰縣鐵佛寺鎮依托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借助“飛地經濟、飛地脫貧”模式,抓住老鄉故土情結,主動聯系鐵佛在外能人、企業家,通過親情鄉情帶動、感化,引導他們回鄉創業興業支持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取得了明顯成效。
優化投資迎商環境,催生“榕樹效應”
“毛絨玩具產業新社區工廠推進會緣何選擇在偏遠的北山鄉鎮—鐵佛寺鎮,主要是因為鐵佛寺鎮能夠克服各方面困難,通過叩門招商,持續優化招商環境,率先引入社區工廠解決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問題……”,2018年5月31日,在漢陰縣培育和發展毛絨玩具產業新社區工廠推進會上該縣常務副縣長羅國才用這樣的開場白對鐵佛寺鎮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
近年來,鐵佛寺鎮主要領導充當說客,積極走訪投資客商,多方了解發展阻梗,全力破解企業在征地、拆遷、建設、生產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同時依托創業貸款、貼息貸款、減免工廠租用費、水電費和扶貧政策,不斷加大企業獎補扶持力度,在成功引進領航土豆深加工企業、安康華燁有限公司等公司的基礎上,在集鎮異地扶貧安置小區引進順源電子廠興辦以生產電子產品、燈具制造為主的社區工廠,并建立“社區工廠職工子女照料中心”,擇優選聘護理教師,解決了社區工廠職工孩子放學后無人照料問題,滿足了農戶就近就地就業問題,實現了企業盈利、貧困戶增收的雙贏目標。
建立雙盟聯動機制,破解產銷難題
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助推產業發展、加快追趕超越步伐,鐵佛寺鎮創新推出雙盟聯動模式破解產業發展難題,建立由2個縣級園區牽頭,14家農業合作社、34個家庭農場和96戶產業大戶組成的產業聯盟,根據鐵佛地域特點,引導會員發展適生產業,對有發展條件但資金不足的農場主和大戶,由園區和合作社向其提供籽種和幼苗,簽訂回購合同,幫助有發展意愿的農戶發展產業。為破解銷售難題,該鎮在集鎮成立電商服務中心,在縣城建立鐵佛寺鎮農特產品集中展銷中心兩大銷售平臺,并聯合7個農村淘小二組成鎮電商聯盟,引進“四通一達”6大物流公司,負責解決企業、工廠的原材料,對接全鎮企業、合作社、社區工廠及農戶生產的農特產品的銷售和市場。
通過政府牽線搭橋,鎮產業聯盟和電商聯盟理事會成員帶領部分會員與安康四季集團和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對接洽談農特優產品供銷問題,并現場與兩個單位簽訂消費扶貧訂單意向協議,實現了鐵佛寺鎮農特產品由過去分散模式向抱團發展模式的邁進。
該鎮安坪村農場主胡海波,2017年在安坪村流轉土地86.7畝,建成標準化養殖圈舍20個,但因資金缺乏,當年只養了8頭能繁母豬和10幾頭仔豬,圈舍利用率非常低。“我的農場終于可以升級了,有了聯盟做堅強的后盾,我再也不用因資金問題發愁了……”,5月25日,加入該鎮產業聯盟后,得知可以由園區和合作社先行提供豬仔,胡海波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
共享發展紅利,拓寬增收渠道
“現在的政策真的太好了,持有公司股份的事,我這輩子都沒想過,年底還能分紅,這更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真的要感謝黨、感謝……”2018年1月在該鎮合一村的資產性收益股金分紅發放儀式上,處處可聞感謝黨、感謝政府的話語,前來參加儀式的村民們個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據了解,鐵佛寺鎮在四合、合一、銅錢、雙喜四個貧困村“三變改革”成功試點后,今年在全鎮范圍內進行推廣,通過村集體出資,貧困戶認股的形式,先后成立合作社6個,依托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借助資產性收益和貧困戶貼息貸款,解決了合作社資金周轉難題,通過股權量化、按股分紅,確保了貧困戶收入的持續性。截至目前,該鎮資金入股合作社達462.2萬元,108戶貧困戶收到了股權收益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