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黃舟山 李遠洲)為傳承漢陰民間文化,匯集本土民間歌謠于一體,2017年,漢陰縣傳統民間歌謠書籍主編張玉印,通過多方渠道走訪聯系本地民間歌謠傳承人,與之交流座談,交換意見,在縣內收集大量漢陰本土民間歌曲,于前不久正式出版。
民歌是人民幾千年來不斷地在生產生活中感悟、自發產生即興編造出來的吟唱,又在生產生活中反復加工與錘煉,使其不斷得到升華與完善,從而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和體系,深受廣大人名群眾喜愛。
漢陰傳統民歌(曲牌)繁多,色彩斑斕,獨具一格。漢陰文化受多方移民文化影響,形成南北融合,東西薈萃、相互滲透、相互借鑒、使得傳統民歌藝術呈現出形式多樣、品種繁多、形式活潑、曲調流暢,節奏鮮明、情緒歡快、歌詞通俗、飽含濃郁、適應性強,風格殊異,鄉土氣息濃厚,色彩斑斕的景象。由于漢陰縣是移民縣,移民主體是湖廣、閩贛、秦晉加上土著巴人文化遺存和地域關聯,以及近代湘鄂皖移民。大量交匯、碰撞,最后達到了融合、升華,所以漢陰傳統民歌具有十分明顯的南方歌謠特征,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直接來源于南方歌謠唱本,一部分則是南方民歌的翻版和演變,還有一部分則又是秦晉與南方歌謠小調的混雜與融合,南腔北調的各地移民雜居一地,促進了文化交流與傳播。
據編者介紹,本次漢陰縣民間歌謠分兩次出版,分別為上集、中集、續集三本,共印制24000余冊。內容以漢陰本土地方民間自編歌曲,有漢陰花鼓子、孝歌、小場子戲、折子戲、臘花戲、大同子戲等為主。此書的出版,極大的傳播了漢陰地方民間文藝,豐富了人民群眾的娛樂生活,傳承了先輩的文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