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環境,漢陰造
——漢陰縣以優質政務服務營造一流營商環境調查
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譚西 實習生 唐定瑩 通訊員 余龍全 龍艷)“非常好!非常好!”連說兩遍,而且態度誠懇,咼中山對漢陰的營商環境,是發自內心的肯定。
這個來自湖北省荊州市的中年男人,在漢陰建廠10年之后,已經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而且越來越喜歡,越來越滿意。
抱怨不是沒有,身為外地人難免碰到各種各樣的難纏事,好在政府一直大力扶持,幫忙解決了不少問題。2014年夏天,隨著以漢陰縣政務服務中心為代表的全縣政務服務體系的健全,咼中山辦事更順暢了。
有類似經歷和體會的,遠不止咼中山一個。不論是招商引資來的外地企業,還是漢陰當地人,都是這種優質服務的參與者、見證者和受益者。
十年見證質的轉變
咼中山旗下的陜西中昌科技有限公司,是漢陰十年前第一家通過招商引資進駐的外地企業。
公司總投資1.2億,一年產值能達到兩個多億,產品銷往全國各地。2008年剛到漢陰時,廠房建在雙乳鎮,只有11.62畝。隨著技術提升和產能擴大,迫切需要再覓新址。“非常困難,我們找了幾個地方,都是拆遷談不攏。”咼中山說,政府招商引資力度大,各部門也特別重視。現在位于十天高速蒲溪出口的這100畝地,涉及108戶,其中“釘子戶”就有二三十戶。政府安排一個部門負責一個“釘子戶”,從規劃到交付使用,只用了半年。
2014年10月,咼中山的新廠房竣工,他一直焦慮的事情,終于得到了圓滿解決。“漢陰創造的營商環境確實沒得說,支持力度很大,不然拖三四年都有可能。”咼中山介紹,拆遷后需要辦的房產證、土地證等一系列事情,漢陰政務服務中心始終跟蹤服務,一個月就把所有東西都辦齊了。
2017年,咼中山再次切身感受到了漢陰良好的營商環境。2017年3月實施不動產登記制度后,咼中山要抵押貸款,必須盡快辦好新證。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進駐縣政務中心的相關部門實行特事特辦,新廠房辦證只用了5天時間,舊廠房的證件也在半月之內辦好。“凡是進駐政務中心辦理的事項,只要把資料準備好,辦起來特別快。就像到銀行取錢,只要卡上有,一分鐘不到就辦好了。這不光我們企業方便,老百姓辦事也方便了。”咼中山覺得,現在不光是快,經辦人員的整體服務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這只是漢陰政務服務的一個縮影。2017年,漢陰政務中心推出了契稅征繳、個體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繳納、機動車登記、娛樂場所經營許可證、不動產登記、小額擔保貸款審批、駕駛補貼申報審批、住房維修基金繳納、國地稅“一窗通辦”等涉及多個部門共同辦理、近10個領域的并聯審批事項。審批方式由傳統的串聯式改為并聯式,審批時限平均縮短了三分之二以上。
由縣上派到中昌管業的黨建指導員、漢陰縣檢察院原紀檢組長張漢城說:“其實這個過程非常復雜,正常情況下需要3到5個月才能辦好。之前他的兩證都抵押在銀行,得先還貸、取證、換證,才能再去貸款。但在漢陰就能做到這么迅速。”
激動不已的咼中山,給政務服務中心專門送去了一面錦旗。同時,還準備把從英國留學回來已在上海工作的兒子,也動員到漢陰來創業。
把便民高效做到極致
像咼中山一樣,在漢陰月河工業園區有規模企業的外地人共有二十多個,企業戶數占比50%左右,企業產值占比大約70%。這些企業和中昌管業一樣,選擇漢陰,就是因為看中了這里的營商環境。
今年1月11日落地漢陰的毛絨玩具廠,投資商是河南濮陽人。上午11點40簽約,12點完成企業名稱預先核準登記,下午4點辦完企業注冊。如今企業正組織技術骨干到外地參加培訓,春節前后正式投入生產。
2017年,漢陰縣推出了“3549”服務承諾制度。即:3個工作日完成企業注冊、5個工作日完成不動產登記發證、49個工作日辦結工程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其中,通過不斷改變審批方式、壓縮審批時限,工程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辦理由最初的167工作日壓縮為56個工作日、再到現在的49個工作日;通過借助電子技術,還實現了微信版電子營業執照,足不出戶30分鐘完成名稱申報、設立登記、審核發證全過程無紙化操作。2017年,新設立企業509戶,增長率30%;新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84戶,增長率37%;新設立個體工商戶1653戶,增長率16.4%。
蒲溪鎮扶貧辦副主任鄺賢端,在移民搬遷安置點建設項目中,就享受到了這種優質服務。鄺賢端表示,安置點手續涉及立項、環評、用地、消防、抗震等諸多部門,在縣政務中心都是一個周內快速辦齊。“工程項目建設領域類的手續特別多,是讓企業最頭疼的。現在確實方便多了,不用到處跑,不用再求人。”
按照全市政務服務建設要求,各縣區都要將縣域內政務服務事項在安康網上辦事大廳進行公布,漢陰公開的又多又全,有1000余項。每個事項按36個要素公示,給需要辦事的人說得清清楚楚,市縣鎮村政務服務“一張網”內容明明白白。
同時,2017年2月,漢陰推出了3D虛擬網上辦事大廳,形成“線上一網式,線下一窗式”服務模式,滿足了相對年輕化、高素質群體的需求;4月、10月分別推出了兩批次共134項群眾和企業“最多跑一次”事項,得到了廣大群眾的一致稱贊;8月,完成了與市級政務服務網絡的貫通,建成了市縣鎮村四級一體化便民服務體系,實現了政務云服務“一張網”建設;11月,推出了證照辦理免費郵寄服務,群眾通過互聯網或手機APP提前預約申請,就可以輕松享受優先辦理服務,極大地節約了辦事時間。
從被動到主動的服務自覺
磨壩村到底有多遠?2017年漢陰縣政務服務中心下派的第一書記白劍鋒,算是有了切身體會。
這個位于漢陰縣域最南端、離縣城104公里的小山村,村里人進趟城辦事,稍微耽擱,來回就得兩天。
磨壩村五組貧困戶陳明順妻子2017年10月份在市中心醫院做過心臟支架手術,花了四萬多塊。因為是出縣就醫,必須由鎮村出證明,到縣里來辦手續。白劍鋒去陳明順家走訪時,得知他正為上縣城不方便發愁,馬上幫他把所有材料都收集好,又和中心窗口人員約好時間,把陳明順妻子的合療報銷、大病二次救助和民政救助一次辦理好,總共報銷了三萬多元。
漢陰縣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現在對邊遠地區群眾辦事有兩種辦法,一是第一書記或駐村工作隊員代辦,二是用鎮上的便民大廳一鍵拍,制成電子版,通過行政審批系統先直接辦理,回頭再把紙質版送來。在政務服務中心二樓,合療、保險、民政等部門并聯審批,相關表冊內部流轉,三家報銷的錢共同打到群眾賬戶上,一次就辦完了。
而這只是暫時的,等國家電子政務外網和互聯網、陜西電子政務外網在141個村(社區)全部鋪設完工后,資料在村上一掃描,傳回中心就可處理。
為了讓咼中山和陳明順們能夠始終享受到優質高效的服務,漢陰縣也是費了一番腦筋,考核成了一個有效的杠桿。
縣長劉飛霞說:“政務服務平臺的搭建只是營商環境的基礎,營商環境的創造核心在人,所以縣上對整個政務體系進行頂層設計時,就充分賦予了縣政務中心既管事又管人的管理理念。”
縣政務中心對各進駐中心的部門窗口工作人員和各鎮便民大廳實行月度、季度、年度考核,考核結果納入各鎮、各部門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同時,窗口工作人員的個人年度考核、工作津貼等,由縣政務中心統一管理和發放。這樣一來,各單位都非常重視窗口服務人員的整體服務質量。手中有了“尚方寶劍”,全縣政務服務體系真正發揮出作用,企業和群眾受益也是水到渠成。
受益良多的咼中山,已經開始了諸多反哺之舉。兩個廠區員工140多人,漢陰本地的占了七八十個,平均收入三千多,最多的一個月拿七八千。公司在東升村還包了20戶貧困戶,讓其中有勞動能力的十多人來上班,每個月收入3000多元。“本來我們招工有年齡和文憑限制,貧困戶基本都達不到,對貧困戶我們破格招錄,平時還經常搞些慰問活動。雖然能力有限,但縣里對我們這么好,我們也要做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