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坤利)寒冬時節,走進漢陰縣城關鎮中心衛生院,雕刻著“妙手仁心書大愛、懸壺濟世鑄醫魂”金子牌匾的中醫館,在現代風格的包圍中顯得卓爾不凡,聞著中藥房里不時傳來淡淡的中藥香味、觸摸著傳統雕紋古香古色木制中醫診療桌椅,中醫針灸、推拿、康復理療科室與中醫藥服務渾然融合,猶如鍵盤上跳躍的字符,訴說著這里濃厚的中醫文化底蘊,給人一種久違的市井熙攘與意外的踏實溫暖。
隨著小雪節氣的不約而至,天氣變得異常的寒冷,聚焦該院的中醫診療室,這里卻因“寒”而“熱”,不少居民早早在此排隊等候,更有專程從外地慕名而來的患者,具有39年從醫經歷且深受患者信賴的中醫執業醫師李科選醫生,顯得異常的忙碌,把脈問診、開具中藥藥方、中藥煎制、針灸康復理療,都是他一個人親力親為,為了不讓就診的患者等太久,在連續工作的4個小時里,他竟然沒顧得喝上一口水,在旁邊業務學習的筆者,看到他上班前帶來的早餐,早已經放涼,心里真為他這種敬業精神所感動。
“幸虧家門口有中醫館、我是做了心臟手術來做康復治療的,上次在這抓了一個療程的中藥,吃完后感覺身體狀況大有好轉,人也有精神不少,李大夫看病很有耐心,開得中藥價格便宜管用,而且這里的中藥品種也很齊全,藥材地道,色澤好….”提及該院的中醫館和中醫大夫李科選,家住楊家壩村退休老職工趙大爺贊不絕口,充滿感激。
同趙大爺一樣懷有感激之情的劉女士,訴說著她的就醫經歷。家住平梁鎮義河村一組的劉艷萍,現年47歲,早在20年前,我就認識李醫生,那時候自己才十幾歲,胃疼,經常大老遠的騎著自行車從平梁趕到李醫生的診所,請他看病,每次他都詳細詢問我的病史,把脈看舌苔,給我開中藥調理,開的藥不貴卻很管用,至今我的胃疼再也沒有復發過,從此我看病認準了李醫生,也留下了他的聯系方式。時光荏苒,如今我在杭州務工十四年,經過打拼,也創辦了自己的企業,當上了老板,可能是工作的超負荷運轉,使我長期的失眠,脾氣也變得比較古怪易怒,面色蒼白,經常暈倒,輾轉于杭州各大醫院,做遍了心電圖、腦電圖、腦核磁共振等等檢查,醫生只是診斷貧血,吃了很多西藥,起效甚微;萬般無奈之下,我試著撥通了李醫生的電話,電話那頭的李醫生還是如此的和藹可親,他再次詢問我的病史,給我開出中藥方劑,指導我合理用藥,吃的他開得藥方后,我感覺晚上失眠質量改善了不少;為了自己的健康,我決定放下手上繁重的工作,專程從杭州趕回來,請李醫生診治,筆者見到她本人時,她正在診療室了喝著中藥,采訪交談中得知,她從杭州剛回來第一站竟然是醫院,她說找李醫生看病從最初的信任,到現在產生了依賴,我相信他一定可以醫好我的病。而醫術精湛、醫者仁心的李醫生,也道出的自己的心聲,“好多病人說把身體交給我了,雖然是半開玩笑,但是我感覺自己身上的責任很重,看見就診群眾那期盼的眼神,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全心全意為前來就診的患者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這只是發生在中醫館暖心故事的一個縮影。
據悉,為大力弘揚傳統醫學,造福人類健康,為轄區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及方便、價廉、安全的常見病中醫診療服務,該鎮中心衛生院于今年9月投資20多萬元建成標準化的中醫館,目前正式投入使用;規范設置中醫科、中藥房,配備HM6805型經穴治療儀、TDP治療器、牽引床、伯恩多功能治療儀等7類以上中醫診療設備和300種以上的中藥飲片,發揮中醫藥“簡、便、廉、驗”的特色優勢,以治療慢性病、疑難病、老年病和治未病為重點,針對頸椎病、腰椎盤突出癥、坐骨神經痛、風濕性關節炎等常見病,多發病,利用祖國傳統中醫醫學,采取針灸、穴位注射、拔火罐、牽引、艾灸等治療手法,配合口服中藥,取得了顯著療效,深受患者的一致好評;進一步延伸服務觸角,打通中醫藥服務“最后一公里”,為轄區 21個村衛生室配備針灸、火罐、刮痧板及“TDP神燈”等中醫診療設備和50種以上中成藥,形成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網底的中醫藥服務網絡;此外,下一步中醫館還將“治未病”的理論和方法運用到孕產婦、老年人、婦女、兒童等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和亞健康人群的中醫藥養生調理中,計劃每年組織開展村醫培訓不少于2期,并發揮老中醫“傳幫帶“作用,舉辦中醫藥健康講堂、,巡回義診、打造中醫藥特色服務的“前沿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