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譚文義 謝先靖 劉毅)今年,漢陰縣殘聯按照“扶貧助殘、精準脫貧”要求,不斷加大產業扶貧政策和措施力度,多措并舉、多維發力,在殘疾人增收致富奔小康上下功夫、求突破,力促殘疾人脫貧步伐。
宣傳推進“新民風建設”為抓手,著力營造殘疾人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社會氛圍。號召各鎮殘聯積極開展“培優”、“評模”活動,旨在挖掘、宣揚自強不息、身殘志堅,積極主動參與脫貧致富等縣級“十大”自強模范典型,讓廣大殘疾人在脫貧攻堅中主動摒棄攀比和坐、等、爭、要之風,自覺做新民風建設的實踐者、引領者。
加強職業技能+實用技術培訓,幫助貧困殘疾人家庭立志明智強技,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將扶志(智)”、“扶技培訓納入常態化機制,積極協調扶貧、人社、教育、婦聯、科協等單位和配合各級包扶駐村部門,開展講政策、講技術、講經驗、講新風,引導貧困殘疾人家庭擺脫思想、意識、思路、能力、風俗上的貧困,祛除精神上的“貧困基因”,增強自我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提高發展產業的能力和動力。截止9月底,開展了扶志(智)、扶技講座 10 余場次,組織各類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近千人。
抓基層黨組織助殘扶貧工程,幫助殘疾人利用資源脫貧。與縣委組織部協調共同推進,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以從嚴治黨為契機,以持續推進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兩學一做”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目標落實為抓手,組織黨員干部與農村貧困殘疾人精準結對、精準施策幫扶,圍繞優惠政策保障、易地搬遷、產業發展增收、技術培訓賦能、資金傾斜支撐五項重點內容,全力助推全縣千名農村貧困殘疾人實現脫貧。
繼續使用扶貧資金,增強農村貧困殘疾人發展能力。在納入建檔立卡的貧困殘疾人中篩選貧困程度深、自身發展相對困難且有發展潛力的貧困殘疾人作為扶持對象。今年,共籌措資金105萬元(其中:縣級配套扶貧專項資金75萬元),幫扶210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以資金直接入戶的形式直接扶持;扶持用于發展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所需的設施、購買種苗種畜等方面的補助;在受助人自愿前提下,可以股金入股參與合作經濟組織以及涉農企業經營的方式,獲得長期股息分紅。同時,加大產業大戶幫扶力度,培育種養加大戶24戶,扶持規模以上戶10戶,輻射帶動26名貧困殘疾人勞動就業,實現殘疾人家庭自主創業脫貧。
加大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培養力度,安置帶動殘疾人家庭就業脫貧。制定了《2017年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扶持獎勵辦法》,以“公司+基地+殘疾人(戶)”、“公司+合作社+殘疾人(戶)”、“基地+殘疾人(戶)”等形式,直接吸納農村貧困殘疾人,或組織農村貧困殘疾人按照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從事種植、養殖以及農副產品加工、銷售等,對具有一定規模,合法經營,解決安置殘疾人就業的企業,符合條件給予相應的資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