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葉永林 侯慶權) “有誰去山東泰安干活的跟我聯系,主要安裝太陽能電池板,1.7×1.1板,每塊工價8-9元。”9月初,村民葉康輝在筆架村微信群里發布了四張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的工作圖片和用工信息,馬上引來了60余條跟帖,在詢問了工資給付、安全保障等等詳細情況后,20多位村民明確用工意向,為當年務工增收找到了出路。
今年以來,筆架村積極探索“互聯網+”模式,用活微信和網絡平臺,幫助群眾找準致富路子,激發內生動力。村里建起了用工信息微信群,村委會在發布政府用工信息的同時,積極鼓勵村民交流用工信息,打工心得體會等,發動全村能人為勞務輸出找渠道想辦法,形成了出去打工一個,帶動一批的勞務輸出模式,先后為200余名村民搭建了信息橋梁,實現戶均年務工增收1.5萬元以上,為群眾脫貧增收起到了關鍵作用。除此之外,群里還定期上傳交流自主脫貧、孝老愛親、移風易俗等新民風建設有關圖片、視頻,積極開展文化扶貧,純凈民風,推進脫貧攻堅“扶志造血”,村上涌現了自力更生辦豬場實現脫貧的養殖大戶高國彩、拒收幫扶部門慰問金的71歲孤寡貧困戶張守伍等一批先進典型,弘揚了“崇尚勞動、脫貧光榮”的脫貧攻堅正能量。
在產業扶貧方面,依托“村村樂”網絡平臺,建設筆架村網站主頁,安排專人管理,定期發布脫貧攻堅政策方針及村內產業扶貧信息。8月底,網站公布了《農豐種植合作社木耳產業發展辦法》和《木世養殖合作社生豬養殖產業發展辦法》,短短一周時間,了解了參與產業發展的方式等情況后,50多位貧困戶加入了兩家合作社,開展生豬養殖和木耳種植,預計年底戶均增收可達2000元以上。同時,網站及時發布村內農副產品上市信息,積極為本村群眾農副產品尋找銷路,開展市場推廣,為蓮藕種植大戶李天進發布了富硒蓮藕上市信息后,先后有省內外4位商家打電話商談產品銷售事宜,為群眾農副產品銷售拓展了思路。
“我們正在整合村里現有互聯網資源,培養互聯網人才,用好互聯網平臺,為精準扶貧產業發展服務,為村里的農副產品銷售找到市場,把產品變現,把產業壯大,讓村民脫貧致富。我們正在指導村民參加淘寶電商的村小二面試,讓更多的村民開起網上店鋪,讓更多的村小二為筆架的扶貧產業服務!”黃陵礦業駐村第一書記王計昆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