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白劍鋒)漢陰縣漢陽鎮筆架村堅持黨建引領精準扶貧,依托“黨支部+X+貧困戶”產業精準發展模式,引領村級脫貧產業發展“三變”新格局。
支部引領是基礎。村黨支部是引領精準扶貧的領導核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斗堡壘。該村支部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思想發動優勢,積極動員能人大戶創辦了合農豐種植農民合作社、康輝種植農民合作社、木世養殖專業合作社、硒韻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及10余戶家庭農場,動員黨員及村干部帶頭入股,引導群眾和貧困戶普遍入股,或籌措資金為貧困戶配股,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建立起帶動群眾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為解決貧困戶產業發展中的臨時小額資金短缺問題,在村黨支部的組織領導下,成立了村扶貧互助資金協會,目前已吸納會員104戶,累計放款13筆共21余萬元發展以木耳、蓮藕、油牡丹為主的種植業及養殖業,促進脫貧產業做大做強。
平臺搭載是關鍵。在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發展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對產業發展形勢進行綜合研判,以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集中發展特色產業。計劃今年動員本村20戶80人貧困人口通過土地資源、勞務入股或大戶自身種植等方式,發展木耳種植8萬袋;擴建茶園200畝帶動10戶貧困戶參與發展。積極引導貧困戶以技術、勞力、土地、資金等多種方式入股不同的專業合作社,實現產業發展集約化、村民收入增長穩定化。通過百企幫百村等渠道,建立村、企長期合作關系,促進產業發展“訂單化”。2017年已有漢陰民康公司、太行山茶葉種植合作社等3家外地企業赴本村考察產業發展合作方向并初步達成合作共識,為村級脫貧產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搭建了有效平臺。
堅持貧困戶主體地位是根本。堅持貧困戶在脫貧致富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是根本。村黨支部突出思想引領,打造“支部+新民風+貧困戶”扶志機制,以新民風建設激發貧困戶內生發展動力。利用入戶走訪、院落會、宣傳欄等多種渠道對貧困戶進行精準扶貧政策和產業技術的宣傳教育培訓。今年與漢陰縣民康公司簽訂產業幫扶協議,為農戶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及產品保價回收服務,通過“訂單式”精準幫扶確保技術引得進、產品賣得出;與太行山茶葉種植合作社簽訂收購協議及技術幫扶協議,切實提高群眾生產致富能力。同時,在尊重村民自主發展意愿的基礎上引導其合理發展傳統產業,今年計劃種植蓮藕52畝,新栽李子50畝,擴大油牡丹200畝,預計帶動42戶貧困戶143人穩定增收;計劃養殖豬210頭、牛69頭、羊110頭、雞1400只、鴨500只,預計帶動120戶227人穩定增收。
“支部+X+貧困戶”模式引領下的村級產業發展“三變”改革,讓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得到進一步鞏固加強,讓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產業大戶的發展逐步走向集約化和規模化,也讓群眾看到了早日脫貧摘帽、致富奔小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