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 (通訊員 李敏 唐福磊)“真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賺錢,我前期光務工費加到一起有5千多塊呢!”正在忙著為黃花菜田地除草的貧困戶何昌菊欣喜地說。何大娘的話吸引著我們來到田間地頭,深入了解觀音河村是如何把黃花菜種成“富民菜”。
觀音河村地處漢陰縣北部山區,在當前脫貧致富的大環境下,當地村民也不甘落后。村支書冉小瑞思索著,只有發展出適合本村的產業,才能找到致富的出路和希望。通過到鄰近縣區的考察,他發現黃花菜易種植,且經濟效益較大,可以發展為觀音河村的一項致富產業。當他向村民講述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村民們的反應讓他有點始料不及,大家擔心種植黃花菜沒有什么收益,徒勞無功。于是,冉小瑞和村長徐登勤商議,由他倆先帶頭種植黃花菜,成功之后再帶動村民大量種植。說好就干,冉小瑞流轉了140畝地,村長徐登勤流轉了60畝地,每畝120元的土地流轉費,都是村上村民撂荒的土地,全部種上黃花菜。冉小瑞成為觀音河鎮最大的黃花菜種植戶。他滿懷信心的對筆者說到,黃花菜可以藥用也可食用,是一種很好管理的作物,而且種植過程重要節點都與其他農事相錯開,是山區農戶增產增收的好產業。
7月中旬是采摘最忙的時候,一旦黃花完全綻放后,價值就會大打折扣,所以每天都有三十多名工人早上五、六點多就到地里忙活至中午。每斤鮮花1.5元,在這里采摘大半天黃花,就能獲得近百元的收入。冉小瑞積極動員二十余戶貧困村民到基地務工,增加勞務收入。今年,光地里的除草和采摘費就支付了六、七萬元。
“我們種苗款花了3萬多,每畝政府補貼800元,自己只出800元;購置了一個小鍋爐和烘干機花費了4萬多,政府給補貼12000元;黃花菜春季防病蟲害、秋季管護、冬天拍土和上肥,夏季采摘。這確實是個不錯的產業。”村長徐登勤說。
目前,觀音河村種植的黃花菜已經生長到第二年,明年將進入采摘的豐收期。按照預計,每畝能夠采摘鮮花4000余斤,6斤鮮花可烘1斤干花,市場價根據色澤和品質在20元至40元不等,每畝產值達到一萬余元。同時,冉小瑞已經和一家加工企業簽訂了銷售合同,產銷不成問題。
“打算明年繼續擴大種植面積,注冊自己的商標、成立專業合作社、利用電商平臺推銷產品、采取村民入股分紅的方式,將黃花菜發展為觀音河村的致富大產業,帶領全村村民走向小康之路。”冉小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