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蘭本波)7月18日至19日,參加2017年陜西省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語言能力提升培訓班的學員及相關工作人員一行60余人奔赴漢陰縣漩渦鎮、澗池鎮、城關鎮開展了為期兩天的陜南地域文化探源及現場教學活動。
18日上午一行人先后來到位于漩渦鎮的全國首個移民生態博物館、國家水利風景區——鳳堰古梯田景區、馮家堡子、吳家花屋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文化考察,近距離感受了移民文化和農耕文化的魅力。隨后還到漩渦鎮中心小學對該校的德育工作及校園文化建設進行了參觀和交流。途中經過茶園之處,學員們還紛紛聊起了茶文化:從茶樹的種植,到茶葉的種類;從泡茶的工藝,到喝茶的學問。最后大家從茶文化聊到了各地的氣候地貌、飲食起居、風土人情......談吐間盡顯個人魅力及各地語言之美。
下午又來到坐落于澗池鎮的漢陰沈氏家訓展覽館,聆聽了由安康市書法協會副主席沈勇先生作的《兩學一做,傳承優良家風家訓》現場教學活動,通過現場講解、實地參觀,使大家對沈氏家訓二十條有了一定了解并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強大生命力和感染力。
19日,在漢陰三沈紀念館,由安康市發展研究中心王濤研究員給學員們主講了《國學大師、文化泰斗三沈文化與終身學習》現場教學活動。王老師為大家深入淺出的講解了新中國文化巨匠、新文化運動先驅、北大著名教授、中國文學大師沈士遠、沈尹默、沈兼士三兄弟的生平事跡和主要貢獻以及“三沈”在中國現代文化、教育史上所具有重大影響。
學員們紛紛表示這次的培訓內容豐富、教學形式靈活,很接地氣,是一次難得、難忘的“充電”機會,感謝省教育廳、語委辦及承辦單位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再學習、再提高的平臺,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要“學無止境”,在求知、育人的路上,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