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鄧永新)沿著蜿蜒的山路向北而上,來到漢陰蒲溪鎮勝利村五組,群山環抱、綠樹掩映間,一家裝修一新的農家小院映入眼簾,潔白的粉刷墻,新修的到戶路,給人以家的溫馨。小院的主人胡仕衛,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三年來,他依靠勤勞的雙手,勤奮的勞動,創造了眼前的小院,實現了脫貧。
就在三年前,家中的老母親因做家務不小心摔倒,導致中風,為給老母親治病,胡仕衛先后花費七八萬元,但仍然沒有留住母親。再加上前些年兩個兒子上學的花費,原本不錯的家庭頓時陷入貧困之中。去年伊始,蒲溪鎮政府將他家納入扶貧對象,但胡仕衛卻不想依靠政府的救助,而是通過誠實的勞動實現脫貧。
年輕時期的胡仕衛就是遠近聞名的能人,犁田打壩,油漆家具,釀制果酒,飼養家禽,他樣樣在行。為了實現脫貧,胡仕衛一年之中未曾停歇,春耕時節,他幫人犁田打壩,一個春耕季節,就可以實現3000元的收入;秋收時節,兩臺依靠政府補助購買的脫粒機每年又可以增加一千多元的收入;農閑之時,胡仕衛養了大小四頭耕牛,100多只土雞,平均每頭耕牛價值8000元,每只土雞過年時可以賣120元,這就是一筆更大的收入。再加上給鄉鄰油漆棺木和家具,妻子每年養蠶,兩個兒子在外務工,三年下來,家里不僅會還清了給母親治病的七八萬元,還有四五萬塊錢的積蓄,于是他這才有錢粉刷房屋,打通到戶的水泥路,使得老房子舊貌換新顏。
但胡仕衛的心卻依然不能平靜,兩個兒子已經到了結婚年齡,特別是老大今年已經32歲了,媳婦依然沒有著落,想著高昂的彩禮,在城里買房子要花很多錢,胡仕衛盤算著擴大收入來源,他不僅整修了牛圈,還擴大了雞舍,雖然小雞和小牛還沒有到位,但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充分。
胡仕衛說:現在黨的政策這么好,種地有種子化肥補助,退耕還林每年還有補貼,只要勤勞一點,不管干什么都能獲得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