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何友軍 余龍全 劉松 楊波)今年前三季度,漢陰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79億元,同比增長16.7%,增速連續三個季度保持全市第一。而六年前,全縣消費品零售在全市占比小、基數低。
漢陰縣縣長劉飛霞說,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表現消費需求最直接的數據。消費品零售翻天覆地的變化,說明越來越多的群眾通過消費來享受更健康、更時尚和更加豐富的生活,折射出漢陰經濟發展的質量,成為引領全縣經濟轉型升級的動力。
百姓兜里有錢,商品供應豐富。消費市場的增速提升,催生了產業發展的內動力。各鎮各部門盤活現有企業,競相發展優勢產業。統計數據顯示,漢陰縣的限額以上商貿企業飛速發展,2016年9月達66戶,較2011年增加54戶。限上企業比重逐年提升,2016年9月底達到87.6%,較2011年提高57.4個百分點。
縣小吃辦負責人介紹說,自2012年“陜菜之鄉”的美譽落戶漢陰之后,漢陰已經連續三年成功舉辦各類烹飪大賽,漢陰富硒特色美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秦康牌大米、興利粉條等15種食品獲得富硒認證,“蠟燭山”商標被認定為陜西省著名商標,“白火石汆湯”“油炸餃子”“炕炕饃”等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統計顯示,前三季度漢陰縣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1.64億元,增長32.2%。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14億元。
政策成效顯現,經濟穩步向好。在政策推動下,漢陰縣的消費潛力不斷釋放。與此同時,漢陰正在多舉措激發新動力。對當年申報批準新進入國家“四上”企業單位名錄庫的企業,每戶一次性獎勵2萬元。對全縣符合條件的在統“四上”企業,縣政府每年給予2400元獎補。
漢陰近年來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培育消費新的增長點。漢陰將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產業作為三大主導產業之一,深度推進旅游+產業模式,將旅游發展作為產業鏈上關聯產業深度融合的抓手,促進產業鏈集群發展。通過這些舉措,漢陰縣有效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水平的提升,為縣域經濟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