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搞銷售,老公忙生產”,像這種經營模式的小企業在漢陰縣月河工業園區就有幾十家。這些企業雖小,但是活力強、潛力大。談起漢陰縣月河工業園區的迅猛發展,老板們都說是近年來漢陰縣委、縣政府不斷優化小微企業發展環境,各種優惠政策大力發展小微企業的結果。 何友軍 秦小娟 記者 李孝華 文/圖
園區筑巢,老板“拎包入住”
在漢陰縣月河工業園區蒲溪富硒食品集中區右側,一幢七層高樓拔地而起,這座大樓連同周圍的四棟標準化廠房,對于在漢陰創業的小微企業老板來說,意味著辦企業不再是難事。它是該縣月河工業園區專門為發展小微企業修建的孵化園,創業老板只需“拎包入住”。
該項目總投資七千余萬元,占地面積61.7畝,主要建設四棟標準廠房和一棟綜合辦公樓。四個標準化廠房廠區內給排水、供配電、通訊網絡、安全監控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全部采用鋼架結構,分上下兩層,共計17000平方米,能完全滿足富硒食品加工企業標準化廠房租用需求。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綜合辦公樓共有七層,一層主要是證照辦理、貸款融資等服務,共設8個窗口。二層是食品展銷區,漢陰所有的富硒食品將在這里集中對外推介。三層為富硒食品質量檢測和研發中心,將打造陜南一流的食品、藥品檢測,為漢陰縣和周邊縣提供技術支撐,總投資2800萬。四至七層為127套公租房,用于解決小微企業員工的生活住宿。在綜合辦公樓前方,還將建廣場、停車場、會議室等。
為吸引企業來漢陰發展,該縣不光筑好巢,還多種舉措確保項目落戶發展。該縣先后出臺了《漢陰縣工業園區吸引和鼓勵投資優惠辦法》和《漢陰縣招商引資獎勵辦法》,通過以返代獎提升投資吸引力。嚴格按照《漢陰縣外來投資全程代辦服務工作辦法》,特事特辦,急事快辦。制訂《漢陰縣中小企業貸款貼息辦法》,每年縣財政預算100萬元專項用于中小企業貸款貼息。去年為19家吸納就業困難人員企業補貼保險627.6萬元,為11戶勞動密集型企業財政貼息133.3萬元。
漢陰縣月河工業園區被省中小企業局命名為 “陜西省中小企業創業基地”,被省政府命名為 “陜南循環發展示范園區”,榮獲省政府“陜南循環發展貢獻獎”。
民營資本參與,成為亮點
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盤活社會存量資產,充分利用企業閑置廠房,建立創業基地是漢陰縣發展小微企業的一大亮點。
漢陰秦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實施的中小企業創業園里,住著四家小微企業。秦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電動車生產企業,因銷售市場沒打開,企業效益差。為盤活該企業,在園區幫助下,老板王剛一方面利用浙江客商銷售渠道,實行代加工;另一方面對4幢廠房進行改造整理,并新建1幢標準化廠房,做成創業園。
通過月河工業園區招商推介,四家小微企業入駐,鄒發軍的發意塑料袋加工廠就是其中之一。鄒發軍共租用了500平方米的廠房,用來生產購物袋、包裝袋等產品,現已在安康周邊市場熱銷。還有漢陰同興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租用了1000平方米廠房,建成2條生產線專門用于生產釘子;雙乳楊柳富硒蓮藕產業有限公司租用500平方米廠房,用于生產荷葉茶、荷葉酒、富硒蓮藕粉等蓮藕系列食飲品;陜西德林貝爾實業有限公司租用2800平方米廠房,用于生產廚柜、衣柜、等板式家具。
9月19日,漢陰縣與廊坊興達新型保溫材料有限公司簽訂總投資2.5億元的中小企業孵化園項目。該項目規劃建設用地180畝,分3年建設完成。除此之外,該縣金圣水泥廠也投資3000萬元,自建5000平方米的廠房,除解決生產加工場所外,余下部分用于吸引相關配套小微企業。
政府扶持培養,圓創業者夢想
“政府對我們的扶持力度很大,我們協會總共有一百五十人左右,現在已有六十人成功創業!”漢陰縣大學生創業協會會長趙波山說。
經漢陰縣委、縣政府多方籌備,漢陰縣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在去年4月份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該孵化園位于漢陰縣職教中心一層北面,孵化面積共500平方米,除為入駐創業項目提供辦公場地以及辦公所需的一切硬件設施外,該縣還成立大學生創業協會,開辟綠色通道,為創業大學生提供“五免”服務,享受社保補貼、創業補貼等政策保障。目前已入駐電子商務、富硒食品推廣、家政服務等八個創業孵化項目。
據趙波山介紹,全縣八家企業被評為大學生實習見習示范基地,政府對示范基地進行用工補貼,每用一名大學生補貼一千塊。大學生創業可享受10萬元的貼息貸款,全縣19家企業吸納大學生251人,享受社會保險補貼138萬元,22名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享受社保補貼34.39萬元。同時,在漢陰縣月河工業園區孵化園里,縣上還專門拿出2000平方米標準化廠房作為本縣大學生創業基地。
從漢陰縣人社局了解到截止到去年年底,該縣累計發放創業小額擔保貸款1.9億元,其中為59戶小微企業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534萬元。今年回縣報到畢業生444人,目前已有396人實現創業就業。縱觀漢陰小微企業,猶如破土綠苗棵棵茁壯成長,大有星星之火燎原之勢。數據顯示,到目前,全縣工商登記在冊企業數870戶,其中私營企業618戶。個體工商戶8288戶,小微企業已占全縣企業總數九成以上,非公經濟從業人員達4514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