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載扎根市政一線,在工程管理、防汛搶險、行業創新中勇挑重擔,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先后榮獲安康市抗洪搶險優秀共產黨員、市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他就是市市政園林處黨委委員、設施安全保障科科長黃祖偉。
2003年,懷揣著對市政事業的熱愛,黃祖偉踏上工作崗位。從公路工程到市政建設,他始終以“小學生”的姿態虛心求教,白天泡在工地學實操,夜晚鉆研圖紙啃規范,逐步從技術員成長為高級工程師。他參與管理的瀘康大道、趙臺路、興安路等20余個重點項目,多項獲評優良工程,成為安康中心城區的地標性道路。
在瀘康大道建設中,他創新采用“雨污管網反開挖預埋技術”,將原本需要3個月的地下管網施工周期壓縮至60天。同時引入“海綿城市”理念,在道路兩側設置生態滲水池,既提升排水效率又節約水資源。金州路改造中,面對老舊小區密集、地下管線復雜的難題,他牽頭建立“三維地下管線模型”,精準規避燃氣、供水等隱患,實現“零事故”施工,工期提前20天。該項目因創新運用數字技術,被陜西省住建廳列為“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試點”。
2025年,他主導的安康博物館南側山體生態修復項目,通過“立體綠化”技術,將1.28萬平方米裸露山體變為“城市綠肺”,新增的懸空觀景臺成為網紅打卡點。
在市政園林管護領域,黃祖偉是出了名的“革新派”。牽頭制定的《安康中心城區市政園林設施管護操作細則》及考核辦法,將道路養護、綠化修剪等28項工作細化為120條標準,推動管護工作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型。
在安全生產領域,創新推行“隱患排查網格化”機制,將中心城區劃分為8個責任網格,帶領團隊年均排查整改路燈傾斜、地磚松動等隱患1000余處。針對城區市政設施易損壞、維護不及時的問題,他引入“市政設施一鍵報修系統”,發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市政設施管理,實現“問題上報—2小時響應—4小時修復”的閉環管理,相關經驗在全市各系統推廣。
在興安路改造期間,黃祖偉主動走訪沿線200余戶居民,根據反饋將原計劃的“全封閉施工”調整為“分段錯峰作業”,并在路口設置臨時便民通道,贏得居民點贊。
黃祖偉牽頭設立“市政便民服務日”,每月15日帶領團隊走進社區,現場解決井蓋破損、路燈不亮等問題。2023年,有居民反映翠屏路邊坡植被過密遮擋視線,他當天帶隊勘察,3天內完成修剪清理,并加裝反光警示樁。“打個電話就來解決問題,比兒女還貼心。”社區老人的感慨,成為他堅守一線的最大動力。
二十余載風雨兼程,黃祖偉用青春和汗水守護著城市的每一寸道路、每一盞路燈、每一片綠地。他是扎根一線的“老黃牛”,也是創新求變的“急先鋒”,更是心系群眾的“貼心人”。他用實際行動證明: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就是不凡;把群眾的小事放在心上,就是初心。
(稿件由市委文明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