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堃
在漢濱區大竹園鎮的千畝茶園里,農技專家手持修剪工具示范茶樹春管要領,30余名茶農圍成半圓認真學習。村民周來軍興奮地說:“這種田間課堂手把手教技術,比看五遍說明書都管用!”這生動場景正是漢濱區創新打造的“漢濱講壇”理論宣講品牌賦能春耕生產的縮影。
近年來,漢濱區以“漢濱講壇”理論宣講品牌為載體,緊扣群眾生產生活需求和春耕生產需要,探索一條線上與線下、室內與室外相結合的便民化、分眾化、鄉土化的理論宣講路徑,為農業穩產增效、農民增收致富注入強勁動能。
在中原鎮麻廟村,村干部拿著廣播稿當起了廣播員,用通俗易懂的“土話”,把復雜的條款用大白話拆解,“鄉親們,今年糧油生產補助有哪些政策,標準都是啥,我來給大伙念叨念叨……”群眾一聽就明白,村里的工作落實起來也更高效。
“選擇土質疏松肥沃、排灌較方便、地勢較平坦的旱土或菜園土作苗床土地......”“我們通過大喇叭及時播報油菜種植要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油菜育苗知識迅速傳播,進一步提高農戶的科學管理意識,為糧油豐收打下扎實基礎。”張灘鎮東溝村黨支部書記王仁清說。
漢濱區堅持“人才下沉、技術下鄉”理念,以懂理論、懂技能、懂群眾、會宣講為標準,整合農技專家等力量,打造了一支“明政策、精技術、接地氣”的宣講隊伍。“我們從正月初六開始,組織工人進棚對溫度、濕度進行管控,確保在4月份羊肚菌能大豐收。”關家鎮關田村羊肚菌種植基地負責人陳大鋒,通過“漢濱講壇-關家晨讀”分享菌種培育經驗,帶動周邊5個村發展菌類種植,戶均增收超萬元。 “今年春耕期間,關家鎮駐村干部聯合農技員走訪農戶1200余戶,發放《惠農政策明白卡》2000余份,確保糧食補貼、農機購置補助等政策精準送達。”漢濱區關家鎮宣傳兼統戰委員吳一凡說道。按照“漢濱講壇”宣講行動安排,各鎮(街道)把“四支力量”“五老鄉賢”等納入“漢濱講壇”宣講隊伍中,充實宣講力量,著重突出地域人文優勢,組織志愿者走進實踐陣地講、田間地頭講、農家院落講等,擴大宣講影響力。
從室內宣講到線上播報,從政策解讀到技術落地,“漢濱講壇”以“講”促“做”,構建春耕生產服務鏈。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胡子新表示,下一步,漢濱區將持續擦亮“漢濱講壇”宣講品牌,深化“理論宣講+”模式,挖掘培養“田秀才”“土專家”,用百姓話講百姓事,讓黨的創新理論在泥土芬芳中結出豐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