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宋孝波 張彬 劉佳欣
整地起壟、翻耕、施肥……春分過后,漢濱區茨溝鎮汪家院子的老煙農汪金利趁著晴好天氣,做好煙苗移栽的準備工作。
農時不等人,種地也要有天時地利。近日,晌午時分,汪金利擦了擦額頭上滲出的汗珠,看著整理好的地塊,欣慰地笑了笑,天氣預報周末有雨,整理好的地塊剛好接上這場透墑雨。
汪家院子位于茨溝鎮柴河村13組,有12戶烤煙栽植戶,面積約500畝。柴河村栽植烤煙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依托光照足、溫差大、土質好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地理條件,煙葉種植基礎牢固。目前,柴河村發展烤煙栽植戶33戶,栽植面積約1400畝,烤煙產業成為柴河村的重要產業。
烤煙產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如何破解產業發展密碼,因地制宜、拓寬群眾致富路?
茨溝鎮認準一點發力:深化“三聯”工作機制,用“金色種植”破解產業密碼,拓寬群眾增收道路。
黨員“聚”在產業中。為了培育壯大烤煙產業,茨溝鎮采取“支部+合作社+黨員+農戶”的發展模式,統籌烤煙發展規劃,通過黨員帶頭示范引領,推動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推動烤煙產業發展由“單個打拼”向“抱團發展”轉變。
“烤煙種植周期短、增收效益快。我今年種植面積70畝。”汪金利說。汪金利是村里出了名的勤快人,也是一名黨員。這些年,他帶頭積極發展產業,種起了烤煙,規模逐年擴大,收益連年增加,帶動周邊村民發展產業,和群眾一起致富。
每到烤煙育苗、移栽、田管、采摘、烘烤和售賣時間,煙農往往是全家老小齊上陣,同時還吸納了不少附近村組的群眾務工就業,既提高了種植戶的生產效率,又增加了務工人員收入。
“作為一名黨員,就應該事事帶頭。目前煙田已經整理好,等待大田移栽。”茨溝鎮景家社區黨員嚴友林介紹,去年他沒有栽植烤煙,今年計劃栽植烤煙60畝,希望更多的黨員、群眾加入產業發展隊伍,增收致富。
把支部“建”在產業上。產業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要建到哪里,作用就發揮到哪里。面對以前烤煙栽植管理技術落后、發展緩慢等問題,茨溝鎮立足本地資源稟賦打造特色產業,建立柴河片區5個村烤煙產業聯盟,聯盟以支部聯建為核心、以產業聯盟為路徑、以資源聯享為目的,釋放了黨建合力凝聚發展動力的強大動能,帶來了“1+1>2”的疊加效應。
一指用力,不如握指成拳。“通過聯建,產業規模擴大,項目也好申報了。多少年不敢想的事,現在干成了。”柴河村黨支部書記吳功明介紹說,聯建支部經過積極對接和爭取項目,做好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爭取肥料、農膜等補貼,加強烤煙烘烤爐、產業路和水窖等設施建設,提高栽植烤煙效益,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動能。
群眾“鏈”在產業上。小產業大興旺,為持續發揮烤煙產業經濟效益,茨溝鎮通過規劃重點煙區、技術引進、政策支持等激勵措施,做好技術服務,指導好煙葉種植大戶向優質大戶、優質產區發展。
“堅持黨建引領、黨員示范,2024年我們發展烤煙栽植大戶3戶,栽植面積300畝。”茨溝鎮景家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陳守軍介紹說,通過聯建支部間的資源共享,使他們發展的底氣和信心十足。
據了解,2023年茨溝鎮栽植烤煙 4000畝,收購煙葉72萬斤,促進了群眾持續增收,同時結合實際生產水平,將“控規模”轉向“穩產業”,逐步實現把煙葉打造成茨溝的“金色名片”,繪就產業發展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