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林飛 吳偉
2023年,漢濱區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成功入選陜西省第二批鄉村振興優秀案例,葉坪鎮橋亭村、牛蹄鎮朝天河村等5個村被評為2023年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這些亮眼的“成績單”背后是漢濱區住建局主動作為,勇于探索創新的結果。
自2022年全省確定在安康開展政策性農房保險試點工作以來,漢濱區認真貫徹落實省試點工作部署要求,立足地處秦巴腹地自然災害易發多發、脫貧群眾體量大的區情實際,建立“政府主導、住建牽頭、企業跟進、村鎮落實、鞏固銜接督導”工作機制,安排部署農房保險工作,形式多樣開展政策宣傳。探索形成了“四高”工作舉措,以保險理賠資金支持保障受災民房快速修繕恢復,構筑起了農民群眾住房安全的有效“防護網”,為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提供了有力支撐。
搶抓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窗口期,創新探索宜居農房建設“三結合三提升”模式,按照“功能現代、風貌鄉土、成本經濟、結構安全、綠色環保”的建設要求,通過新建、改造等方式,以農戶自籌為主,政府補助為輔,以點帶面,整村推進,建設一批讓群眾居住舒適滿意、示范帶動效果強的宜居型示范農房。
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活化利用和活態傳承。漢濱全區8個國家級傳統村落傳統建筑的修繕、基礎設施完善、人居環境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有序推進。已啟動“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項目,將轄區內國家級傳統村落的文化遺產、村落文明和村落故事在住建部官網進行全面展示,已完成村落拍攝和文化挖掘,正在入館。成立了以“工匠+專業技術人員+設計院+知名院校教授”專業指導團隊,全程陪伴式跟進服務,為工作開展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啟動了拯救老屋行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保護,編制了《漢濱區古宅老屋拯救方案》,對全區10處“老院子”歷史建筑進行命名;完成全區傳統建設和傳統村落的普查登記,共普查登記傳統建筑105處,傳統村落39個。組織開展農村建筑工匠培訓工作,141名經培訓合格的農村建筑工匠及傳統建筑老匠人積極參與到危房改造、宜居農房提升、示范鎮建設和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中。
譚壩鎮馬河村開放用于舉行微視頻拍攝、研學、主題黨日活動,各類活動每年達10余場;葉坪鎮橋亭村通過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每年接待紅色研學、紅色教育團隊100余次,累計在戲樓表演漢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小場子、皮影戲等30余場;雙龍鎮改造一新天寶村陜南民居,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比鄰的雙龍溶洞4A級景區,吸引大量外出居住村民回歸故里興辦民俗,安享田園生活,游客在古院落攝影、打卡、吃農家飯、觀田園風光、品鄉土文化、追憶鄉愁,實現了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和產業化,促進鄉村旅游帶動村民共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