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汪金波
“社區讓我們聚在一起吃餃子、拉家常,不僅滿足了我個人的微心愿,也繪就了咱們黨群一體的同心圓,很有意義!”12月22日,農歷二十四節氣的冬至。雖然氣溫已經降至零度以下,但絲毫沒有影響子女長期不在身邊的任金存阿姨心情。家住漢濱區新城街道育才社區的退休居民任金存前不久在“安心到”小程序上發布了希望冬至這一天和社區居民一起吃餃子的“微心愿”。了解這一情況后,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黨支部、市電化教育館黨支部立即行動,主動認領“微心愿”,并趕在冬至節氣當天買來了包餃子用料送到社區。
群眾有期盼,黨員有行動。一個微小的心愿,拉近了黨員和群眾之間的距離,密切了干部與群眾的關系。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漢濱區把為民服務辦實事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果的重要內容和載體,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用為民服務的溫度檢驗主題教育的深度,以實際行動擦亮實干為民底色。
渴了有水喝、冷了能取暖、累了可休息……入冬以來,安康城區不少戶外工作者發現,身邊的“馨驛站”又升級了,新添的熱水壺、微波爐讓大家隨時都能喝上熱水、吃上熱飯。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需,我有所為。為豐富主題教育為民辦實事載體,漢濱區充分發揮已建成的12家“馨驛站”服務功能,根據時令適時增添硬件設施,有效解決戶外勞動者充電難、喝水難、休息難、如廁難等問題。
“感謝供銷社為我們的機器免費更換了機油并進行了保養,現場教學中也學到了關于微耕機保養的相關知識,對我們使用微耕機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農戶徐信明說。在大河鎮,包聯鄉村振興的區供銷社干部走訪時了解到群眾對農機具使用和保養知識欠缺的實際后,迅速組織技術人員現場教學并對所有農機免費更換機油,同時把儲備的500噸化肥按成本價銷售給農戶。
身體殘疾和偏遠不便的群眾如何辦理殘疾證?漢濱區殘疾人聯合會急群眾所急,從漢濱區中醫院等抽調專家組建評殘工作組,為殘疾人群眾提供上門評殘、辦證服務。同時還依托互聯網輔助器具平臺,打造“大數據+平臺+配送”的服務模式,通過上門輔助線上申請,線下配送的模式,讓殘疾人群眾在家就能享受到專業的精細化“一條龍”服務。
只有深入群眾、貼近群眾,才能了解群眾的難點、痛點。漢濱區廣大黨員干部深入一線,聚焦群眾殷切期盼、企業急切需要、發展迫切解決的問題,出真招、干實事、解民愁。該區從就業保障、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等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關鍵小事入手,主動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村(社區)依托“三聯”“五同”機制,探索“亮承諾、曬實績、群眾評”亮曬評工作法。打造“互聯網+醫療健康”平臺,整合區域醫療資源,推動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累計開展門診、會診、影像診斷等遠程服務約27萬人次,讓“數據跑路”代替“病人跑腿”。區第一醫院推行“零押金”住院、預約“陪檢制”“床旁結算”新模式,區中醫院針對65歲以上患者推出“三個一律免費”新舉措,讓就醫“痛點”變醫療“亮點”;中小學校領域堅持“教書育人、立德樹人”,推動黨員教師一對一包幫學困生轉化,關心關愛留守兒童。漢濱高中高井校區錨定“吃、住、學、心、安”五字訣,回應學校全寄宿制管理模式。
奔著需求去,沖著難題解。截至目前,通過開展“您來提、我來辦”微心愿認領,4083名黨員運用“安心到”服務社區居民,認領“微心愿”1.6萬余件,通過一件事解決一類事,讓群眾真正看到變化、見到成效。
寬敞平坦的道路、干凈整潔的墻面、統一規劃的車位……江北街道錦江苑小區實現了蝶變。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老舊小區改造涉及方方面面,居民訴求多、管理難度大、施工任務重。漢濱區深化黨員干部“四下基層”,全面了解各社區的實際情況及短板、難點,堅持一樓群一方案、一小區一對策,將居民意見融入舊改方案,充分挖掘存量資源和邊角用地,完成群眾所需的停車、綠化、晾曬、無障礙等設施建設。截至目前,漢濱區已對82個老舊小區實施了改造,總投資約1.3億元,惠及4000余戶居民。煥然一新的居住環境,贏得了群眾的稱贊。
便民辦事有速度,貼心服務有溫度。“安康城區多個農貿市場設施老舊、環境雜亂,群眾買菜多有不便,希望盡快改造升級。”針對群眾反映較多的賣菜買菜難問題,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帶頭深入群眾走訪座談,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11月中旬全面完成了江北街道濱江便民市場、江南的新城街道翠屏路便民市場、老城街道培新街便民市場、鼓樓社區便民市場以及吉河鎮馬坡嶺便民市場的新建和改造。
群眾所求所盼,既是一個窗口,又是一面鏡子,照著民心,映著黨心,是檢驗主題教育成色的關鍵。漢濱區把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作為重要抓手,堅持重心下移,變“聲入”為“身入”、變“坐診”為“出診”、變“上訪”為“下訪”、變“會場”為“現場”,著力推動黨員干部下基層、辦實事、解民憂、促發展,聚焦民生實事,把問題解決在一線,把矛盾化解在一線,把工作落實在一線,推動從解決“一件事”向解決“一類事”延伸。截至目前,全區解決群眾訴求6000余件,共收集意見建議2000余條,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萬余件。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道路硬化、溝渠清淤、路燈改造等民生問題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