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向娟
連日來,漢濱區譚壩鎮內,施工隊正在緊張地忙碌著,一派繁忙的景象中飽含人們對家鄉的深情,塵封的記憶被開啟,懸掛在每個鄉愁人心頭的牽掛——傳統村落,拂去身上的塵土,再次走到眾人面前。據了解,中國傳統村落原名古村落,其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
近日,記者深入漢濱區譚壩鎮兩個國家級傳統村落——馬河村和前河村,深入了解國家級傳統村落保護和利用的進度和成效。
馬河村國家級傳統村落。 胡飛 攝
前河村國家級傳統村落。皮勇維 攝
馬河村距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村域面積9.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60人。村中百姓以外出務工和種植為主要經濟來源,大山之中,物產豐富,盛產核桃、魔芋、烤煙。民風淳厚,百姓安居樂業。村莊形成于民國時期,整個村落依山傍水,沿著馬河分布。“陳家大院是民國時期建設,房子是土木結構,修繕起來并不容易。院子里面可以看到有兩塊鎏金鏤刻‘良選’‘良策’的牌匾,這是我們這里廣為流傳的兩位人物。村中建筑以陜南民居特色為主,依山而建,周圍被良田綠樹環繞,風景怡人,適合人居生活。”陳家大院的負責人胡飛說道。
前河村屬集中連片保護利用規劃中的東部秦巴風情區,據說是落于明清時期。目前,村內遺留有喻家院子、王家院子等眾多古建筑,是一個保存完好的整體村落,村落除集市部分建筑依路而建,大部分傳統民居依山而建、臨水而居,分散布置在山腳田間。前河貫穿了整個村落,山間云霧繚繞,山、水、人之間顯得極為和諧美麗。放眼望去,路上行人似是走在畫中,悠然自得、樂在其中。前河村駐村干部闞永軍介紹道:前河村傳統村落通過有效保護利用,目前主體已竣工,加上配套建設,將是一個古文化、古建筑與現代農業、生態相融合的美麗畫卷,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區一個傳統村落示范亮點。
今年以來,譚壩鎮立足轄區四個國家級傳統村落的自然資源稟賦、文化資源要素、地理區位和交通情況,通過規劃引領、制定標準、更新功能、盤活資源、共建共享等方式,打造以“傳統村落+”模式,促進地方民俗、農耕文化、休閑旅游、研學基地、影視文化、康養基地等應運而生,真正使傳統村落得到系統性保護,傳統文化保護與活化傳承進一步加強,產業融合發展邁入新階段,古村落功能完善、品質提升,多元資本參與鄉村建設,鄉村發展更有前途,鄉村變得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