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謝鑫 張盼
初秋時節,來到五里鎮柿樹砭村,一幅美麗鄉村畫卷在眼前鋪展開來,干凈整潔的村道、生態宜居的環境、健美肥壯的牛羊、碩果累累的菜園……村民們在房前屋后忙碌著、耕耘著。
正在家門口采摘果蔬的村民汪金榮樂呵呵地說道:“過去我家門前這空地就是堆些雜物,后來在村支書和鎮上領導的建議下我們才想著把地弄一下,種點生姜、豇豆、黃瓜。現在院子里整齊好看了,鎮上領導說還能給我們申請產業獎補,心里真是太高興了。”
像汪金榮一樣,同村的村民卜先江也享受到了“庭院經濟”帶來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他將自家廢棄多年的豬圈擴建改造成牛圈養牛,去年一年養殖純利潤達六萬余元,今年他又利用屋后空地種植了0.5畝生姜。從政府工作人員手里接過產業驗收表仔細核對后,他連連點頭,“對著對著,沒問題,真是感謝政府!”
一戶一庭院,一處一風景,在五里鎮柿樹砭村,家家戶戶都陸續發展起了“庭院經濟”,串起了美麗鄉村,孕育出了柿樹砭村民的幸福生活。
王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國財介紹說:“柿樹砭村庭院經濟搞得好,我們村也積極發動大家來學習效仿,村民根據自家情況選擇合適的產業類型,有種菜的,也有養牛羊的,還有養蜜蜂的,現在村民們種植的蔬菜瓜果不僅可供自己食用,還可以拿到集市去賣,增加收益,一舉兩得。加上政府政策支持,大家的種植積極性都非常高。”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這是孟子勾畫出的集農桑、禽畜、田宅為一體的小農庭院經濟藍圖。兩千多年后,庭院經濟這一農村經濟模式萌出“新芽”,在老百姓的房前屋后重新煥發生機。
今年以來,五里鎮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以庭院為載體,以家庭為陣地,積極引導村民們因地制宜,利用閑置空地,房前屋后零星地塊,打造適宜的庭院“小經濟”,助力鄉村“大振興”。
“經初步統計,五里鎮目前共有四個村132戶形成了初具規模,且特色鮮明、綜合效益好、示范帶動性強的庭院經濟示范戶,‘庭院經濟’效益逐步凸顯。”五里鎮副鎮長任鈺說:“庭院雖小,作用不少。接下來,五里鎮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和文明鄉風創建為抓手,深耕‘庭院經濟’,持續推動‘庭院經濟’創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讓村民們家門口的方寸之地不斷釋放新活力,加快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