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賈瀟
走進漢濱區江北街道前張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寬敞明亮,服務臺上身份名牌、業務辦理指南一應俱全,工作人員熱情接待辦事群眾。圖書室、兒童之家溫馨舒適,大人、小孩愜意地讀書、看報。“兩代一委”接待室、青年創業中心、黨員活動室、矛盾調解室聚合多種功能和服務,協商議事氛圍和睦溫馨。
近年來,江北街道前張嶺、張嶺、張溝橋、西站、劉家溝等社區接連“換代升級”,全面提升軟硬件配套。通過多方籌集資金,進行項目規劃、功能整合,人員投入、民意吸納,以“辦公陣地最小化、服務群眾最大化”為宗旨,打造集黨的建設、政務服務、文化娛樂功能為一體的開放性黨建服務平臺,讓黨群服務中心成為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密切黨群關系的“溫馨港灣”。
為貫徹落實“三個年”活動要求,強化“五同”機制建設,江北街道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聚焦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將基層黨建工作與文化共享、社會治理、文明創建、衛生健康等結合起來,在建好網格、建強陣地、建優服務上多向發力的同時,切實增強服務能力,穩穩托起群眾的幸福感。
夯實陣地建設,強化黨員管理。江北街道各社區依托大數據信息采集,動態摸排流動黨員,落實“三會一課”、定期走訪、結對幫扶等制度。同時,充分激發黨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按照黨員特長進行分類管理、組織黨員亮身份、作表率。以社區大黨委為平臺,廣泛對接各類社會資源,量身制作包括“送宣講、送知識、送文化、送健康、送溫暖”等活動菜單,將暖心服務送到廣大居民身邊,以“小切口”撬動“大治理”。實現社情民意在網格中掌握、公共服務在網格中開展、矛盾糾紛在網格中化解、溫暖幸福感在網格中提升。
同建文化陣地,深耕精神“沃土”。江北街道以群眾文化需求為導向,以“因地制宜,盤活資源,整體提升,規范服務”整合資源,多方合力合作,建成江北片區首個24小時圖書館,各社區均配備“四室一廳一場一臺”(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多功能廳、文化廣場等)全覆蓋,為打造“半小時文化服務圈”提供基本硬件保障。同時,廣泛吸收文化人才,破除“節目荒”難題。已成立34支藝術社團,實現轄區全覆蓋,藝術團成員達1200多人,專場演出年均20余場,大合唱、三句半、廣場舞、柔力球、腰鼓……各支藝術團各展所長,各類文化節目輪番上場,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嘗到了“合口味”的文化套餐。
搭建診療平臺,共享“健康紅利”。江北街道以黨群服務陣地體系為依托,持續引入優質醫療服務資源,不斷提升社區醫療保障品質,打通基層醫療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常態化開展“醫療專家進社區 ”“健康教育知識講座”等活動。通過完善健康陣地、開展健康服務、培養健康隊伍、倡導踐行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養。
織密社區小網格,提升社會大治理。以“五同”工作機制推進基層黨建,精準化對接群眾,精細化服務群眾,將網格化管理成效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服務,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社會共建共治共享,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