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蘇 通訊員 龔卓妮
驚蟄剛過,樹木紛紛開始返青,一大早,漢濱區關廟鎮老龍村的護林員唐德根就準備前往巡護區察看林木狀況了,背上水壺和柴刀,打開生態護林員巡護app,一抹橙黃色向著山林深處行進。一個小時后,唐德根往往會拖著幾根干枯的樹枝或者一袋垃圾返回家中,將當天的巡山記錄填好,第二天,再前往別的區域巡護察看,周而復始,從不間斷。
去年10月份,村上考慮到唐德根要照顧家中父母,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便將他選聘為護林員,負責巡護居住地周圍約600畝左右的山林。每年“十一”到“五一”期間,護林員的主要任務是森林防火,除此之外,還要防止村民亂砍濫伐、焚燒秸稈,以及防治病蟲害、保護野生動物等職責。這些事聽起來繁雜,他做起來卻早已輕車熟路。“剛開始我也不知道要咋做,還怕自己干不好哩,鎮上就專門派了技術指導員給我們統一培訓。遇到火情怎么做?怎么確定松材線蟲病?林木補植的間距多少?都手把手教過我們了。而且現在鎮上每個季度都會給我們開培訓會,村上每個月月底也會組織護林員開交流座談會,所以我也不再擔心干不好護林員的工作。”在林地面積85189畝的關廟鎮,像唐德根這樣的護林員共有230名,他們散落在各村組的山溝茆巒間,為該鎮“深化林長治,促進林長治”擔當起“森林衛士”的職責。
2月23日,漢濱區林業局印發了關于全區生態護林員上線率情況的通知,其中,關廟鎮是唯一達標的鎮,這要求全鎮所有護林員必須每日將巡山數據上傳且未有間斷。關廟鎮副鎮長何忠早介紹說:“生態護林員是管護林草資源的前哨屏障,聯動管理系統是實現生態護林員信息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的重要依托平臺,而上線率則是體現和反映區域聯動管理系統推廣應用工作績效的重要指標。為讓生態護林員管理與林長制有效融合,關廟鎮所做的工作是由上至下的層層夯實,久久為功的長效管理。”
滿目綠水青山間,該鎮全面建成鎮、村兩級林長、副林長工作機制,成立了由鎮黨政主要負責人任鎮級總林長,班子其他人任鎮級包聯責任林長,村黨(總)支部書記及村委會主任擔任村級林長、其他兩委同志擔任村級副林長的責任機制,全鎮共設立鎮級總林長2人,包聯責任林長10名,村級林長22人,村級副林長22人,做到工作方案到位,組織體系和責任落實到位、相關制度和政策措施到位、督促檢查和考核評估到位,實現樹有人栽、山有人管、火有人防、責有人擔。
如今,起起伏伏的山脈間,關廟鎮的森林覆蓋率已達82%以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該鎮狠抓林長制工作的落實。扎實推進造林綠化工程,累計完成松材線蟲防治5243畝,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退化林修復)2400畝,實施森林撫育1290.5余畝,天保造林20700畝。同時全面加強野生植物資源保護,積極開展以封山育林為主的自然生態修復工程,精心打造并完成了森林資源源頭監管網格體系,森林資源總量持續增長,涉林案件大量減少,林政秩序穩定有序,基本實現了保護與發展的良性互動、共進雙贏。
作為推行林長制的重要任務之一,關廟鎮遵循在保護中發展的原則,幾年來在退耕還林、林業產業發展等政策支持下,累計完成林業產業建設12920.2畝,其中包灣村核桃園、張山村核桃園、老龍村核桃園,文化村桃園、橋河村花椒園、橋河村茶葉園已初具規模,生態效益作用發揮明顯,群眾增產增收效果顯著。
青山巍峨,綠樹成蔭,林海蔥郁,風景如畫,已然成為關廟鎮的真實圖景。鎮黨委書記馬小剛說:“當一方林長,保一方生態,富一方百姓。關廟鎮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嚴謹的作風、務實的態度、扎實的工作,全面提升森林資源保護水平,扎實推動林長制全面落地見效,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林長制的改革成效惠及更多百姓。”